河北萬全縣養狐貉年賺370多萬元
【導語·中國特種養殖網】毛茸茸的尾巴,骨碌碌轉的眼睛,一走進萬全縣安家堡鄉第七屯村白義元老人的院門,記者就被活潑可愛的貉子吸引住了。老白告訴我們,除了貉子以外,自己還養殖著狐貍。現在,特種養殖確實成為了致富產業。
毛茸茸的尾巴,骨碌碌轉的眼睛,一走進萬全縣安家堡鄉第七屯村白義元老人的院門,記者就被活潑可愛的貉子吸引住了。老白告訴我們,除了貉子以外,自己還養殖著狐貍。現在,特種養殖確實成為了致富產業。
老人說,他們夫妻倆從事狐貍和貉子的養殖已有10多年時間,目前養殖狐貍10幾只,貉子200多只。狐貍有藍狐和銀狐兩種,每年從7月到11月,只需四個多月,一只狐貍就可實現產出。一張狐貍皮根據質量和市場可賣到600――800元,凈收益500元左右,每只貉子出售皮毛可產生凈收益200元左右,6月份時每只貉子還可產生1至2兩絨,每斤200多元。遇到大年時,光養殖這一項,自己家就可增收七八萬元。看著這么多的狐貍和貉子,記者問老人搞養殖辛不辛苦,老人笑了:這狐貍和貉子都是溫和好養的動物,也不怎么鬧毛病,特別省心咧!話語間滿是對這些小動物的喜愛。
據介紹,萬全縣安家堡鄉第七屯村特種養殖從1997年就已現雛形。到2006年,是發展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時期,全村養殖戶達到600多戶,成為萬全縣名副其實的狐貉養殖第一村。為提高養殖戶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引導養殖業規避市場風險、規模化發展,村里還專門成立了珍稀動物養殖專業合作社。雖然有過一段時間的低迷,但近年來皮毛市場開始回暖,在養殖大戶的帶動下,養殖戶開始不斷增加。今年,全村養殖戶達到了100多戶,養殖狐貉量達15000余只,僅珍稀動物養殖業一項年可為農民增收370多萬元。
看著老人滿足的笑容,看著這滿院凝聚著他們心血的狐貍和貉子,記者祝福他們的生活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