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縣牙叉鎮政府:幫扶特色養殖促農民增收
“從偷偷摸摸養果子貍,到連年擴張;從養殖幾只到近千只;從一對果子貍幼崽幾百元賣到3800元。”近兩年來,白沙縣牙叉鎮的果子貍養殖戶陳君,依靠特色養殖產業和政府的幫扶,成就了他百萬資產的夢想。
昨天下午,記者到白沙縣牙叉鎮方香村果子貍養殖示范基地做了采訪。
果子貍市場供不應求
“果子貍好賣嗎?”帶著疑問,記者一見到陳君就直接問到。
“不好賣?我這最多的時候,有上千只,現在賣的就剩下不到300只了,你說好不好賣?”陳老板笑著說,按照目前的市場行情,就算手上有兩萬只果子貍,一兩天也會賣的精光。
“一對小果子貍可以賣到3800元;一只成年果子貍,以每只15斤,每斤200元的價格算,可以賣到3000元;一只母果子貍最少可以賣到8000元以上,不過,母的基本上不賣!”他告訴記者,每次果子貍還沒懷上幼崽,就被遠近的客戶提前預定一空。他現在最擔心的是果子貍生的不夠快,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
從偷偷養殖到辦養殖場
“我開始養殖的四只小果子貍,是花幾百元從山上獵戶那買的。”陳君介紹說,因為他從小喜歡養小動物,好奇的他那次幾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因為當時沒有辦理特產養殖許可證,害怕被罰款。所以,他把那幾只果子貍偷偷地養在家里,甚至跟他睡在床上。
“有人問我養什么,我都不敢告訴他們。”陳老板說,后來,他聽說政府可以批準特色養殖后,就去找到有關部門,用一間房辦起了果子貍養殖場。
政府支持滾動式發展
“養殖場因為資金不足,前幾年,就養那么幾只過生活。”陳老板說,這兩年,政府對他扶持很大,尤其從去年開始,縣里、鎮里對他進行了技術幫扶、政策支持,使他對養殖行業更有信心了。
“去年,我把場地擴大了一倍,但還是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在得知我的情況后,鎮里的陳書記和幾位領導十分重視,鎮里不僅幫我規劃、設計了場地,還為我提供了建設場地所需的磚、水泥等材料,使我順利的蓋起了新場地。”陳君指著一排嶄新的場房告訴記者,這已經是他的養殖場第三次擴張了。
“技能型鄉鎮”助農民致富
“帶領農民增收,一直是我們政府的工作重點。我們希望通過果子貍養殖等產業的帶動,使附近的村民一起致富,以打造規模、特色養殖目的。”白沙黎族自治縣牙叉鎮黨委書記陳揚州告訴記者,牙叉鎮計劃今年再投入部分資金、招進部分企業,發展當地的特色養殖業。
“我們鎮現在除了果子貍特色養殖能帶動村民致富,方香村更生隊隊長王佳進養殖烏龜不僅實現了自己致富,也帶動了附近老百姓一起致富。目前,王老板的養龜、養魚、養雞、羊鴨場規模已達18畝。”牙叉鎮黨委林委員介紹說,通過近幾年推廣“技能型鄉鎮”的實踐,當地政府已逐漸摸索出一套帶領農戶致富的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