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羊養殖逐步向規?;鷳B化方向發展
湖羊是我國一級保護地方畜禽品種。自古以來,湖羊業是浙江省湖州市的傳統特色產業?,F如今,傳統畜牧業如何向現代畜牧業發展?
昨天湖羊飼養量達到巔峰
早在10世紀初,湖羊由蒙古羊選育而成,由于受太湖自然條件和人為馴養的影響,湖羊逐漸具備了適應性強、生長快、成熟早、繁殖率高等特點,成為一個獨特的稀有品種。
最初,湖羊由北方進入浙江省杭嘉湖平原一帶時以放牧為主。由于湖州市的蠶桑業發展迅速,為湖羊提供了營養豐富的枯桑葉,湖羊養殖逐漸由放牧轉向以舍飼為主。“30年前的湖州市塘甸鄉,只要是農民家里就有羊。”家住塘甸鄉大錢村的農民沈根寶回憶道,“那時羊就是家里重要的增收資源,羊毛可以賣錢,羊肉、羊皮也能賣個好價錢。”據沈根寶介紹,“一個農村壯勞力就能養5只~6只羊。”
資料顯示,1978年,湖州市湖羊存欄量曾一度達到76萬只,平均3人飼養1只羊。當時湖羊養殖主要以積肥種糧為目的,羊毛和湖羊羔皮是家庭收入的一部分,每張湖羊羔皮5元,每年賣5張就有25元的收入,基本占到一個勞力全年生產隊集體計工分收入的10%,為此湖羊養殖也扎根于湖州傳統農業。當時農民飼養湖羊的積極性很高,存欄量大增,通過選種、人工授精和科學管理,湖羊的體質和羔皮品質都有了很大提高。
如今,湖羊養殖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蘇及上海毗鄰的太湖流域,其中浙江湖州、嘉興是湖羊的中心產區,飼養量約占全國2/3以上,與此同時農村的湖羊散養戶卻在日益減少。
今天湖羊存欄量減少散養難成規模
騎著摩托車,車的后座上綁著一只羊,嘴里喊著“羊賣哇?”這是許多農村人都熟悉的羊販子,老李就是其中的一員。在湖州市吳興區金家土斗村,筆者碰到了正在四處收羊的老李。老李與筆者聊起了收羊的事。“這兩年羊不好收,我們收的多是農村散養戶的羊,現在養羊的人越來越少了。以前一天基本能收三五只,現在有時一只都收不到。”
在老李的印象中,20多年前,基本家家戶戶都養兩三只羊;10年前,養羊的人已經不到1/5,“現在估計連1/10都沒有。”老李帶著筆者跑了幾個村,只見許多羊舍十有九空,看上去荒廢已久。
呂山鄉是優良湖羊種羊基地,每年出欄湖羊3萬只、存欄2萬只,養殖方式以散養為主。呂山鄉也是長興縣蠶桑大鄉,村民一般都采取傳統的割草養羊,相比養豬、養雞,養羊更能減輕養殖戶的成本負擔,因此,養羊成了呂山鄉大部分家庭的副業。一般家庭養殖10只,呂山鄉也成了湖州市湖羊養殖的集中地區。但近年來,呂山鄉的湖羊存欄量越來越少。在當地具有20多年畜牧工作經驗的老敖回憶:“2002年,湖羊至少年存欄4萬多只,這些年少多了。”
環渚鄉大錢村以前每年有一個節日叫“火羊會”,由一家一戶輪著辦,每年初冬,村里的人聚在一起品嘗湖羊肉。然而近幾年,村里養湖羊的人卻越來越少了,規模也越來越小。張建是該村的普通農民,過去幾年也養過10多只湖羊,但現在已經不再繼續養。筆者發現,如今村里養10只羊的不到1戶。張建向說,以他為例,最多的時候養了10只羊,羊糞用于供給幾畝田地做肥料,羊肉用于過年賣錢。“那時也曾想過再擴大規模到50只,但是發現精力有限,后來就去城里打工,這個計劃也就擱淺了。”
明天規?;B殖已露鋒芒
前不久,長興縣水口鄉昌達湖羊養殖場推出的蘆筍秸稈“肥”羊、羊糞發酵“肥”田模式,一舉奪得了浙江省十大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創新獎。該養殖場場長李正秋說,經浙江省農科院鑒定,蘆筍莖葉營養成分相當于優質牧草,他便將蘆筍秸稈加工后做成青飼料喂羊,蘆筍地里的廢棄物也變成了湖羊的美餐。
蘆筍每年8月和12月大量收割,為此昌達湖羊養殖場造窖,專門用于青貯,有效地滿足了湖羊食用青飼料一年的需求量。據介紹,湖羊的糞便與油菜餅混合發酵,可以形成蘆筍生長的優質有機肥料,不僅能提升土壤肥力,更有助于蘆筍的生長。就這樣,昌達湖羊養殖場和相鄰的蘆筍種植場達成了合作協議,種植場向養殖場供應蘆筍秸稈,養殖場則向種植場提供羊糞。經計算,每畝蘆筍莖葉1000公斤基本可以滿足1只成年湖羊60%的粗飼料供給,解決了羊群60%的飼草問題;800多只羊的糞便經發酵后施入蘆筍基地,既解決了蘆筍基地50%的用肥量,又改善了土壤,提高了蘆筍的產量和品質,還保護了環境。
今年,呂山鄉一家由福建商人投資數百萬元的養殖場已破土動工,預計羊存欄規模在5000只以上,建成后將提供湖羊屠宰、銷售等一條龍服務。同時湖州市湖羊產業區域化生產逐步形成,規?;B羊得到發展,標準化飼養基本建立,形成了以南潯區練市鎮、吳興區東林鎮、長興縣呂山鄉及德清縣新市鎮為主的湖羊重點生產區。
近幾年,飼養大戶以及規模羊場逐漸增多,湖州市湖羊生產區域優勢明顯。為了加快推進湖羊產業轉型升級,湖州市畜牧部門不斷強化湖羊養殖技術的創新與推廣,湖羊養殖不斷與科技相結合,逐步從單家獨戶飼養向規模養殖轉變,從家庭副業向特色產業轉變,從單一的生產飼養向“產加銷”一體化轉變。此外,湖州市調整湖羊生產結構,由過去的產羔、積肥為主向肉、皮、毛、肥綜合利用方向發展。如今,新一代的養殖戶正逐步提高養殖技術,實現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和生態化,湖羊養殖業正邁上新臺階。 趙磊琰 張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