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兗州20歲小姑娘自辦種蝎養殖場一年獲利近百萬
目前山東省規模最大的種蝎養殖場兗府蝎子養殖場日前正式掛牌成立。然而,實在令人吃驚的是,這處養殖面積近千平方米、每年出售成年種蝎300多萬只、200萬只成蝎,每年收益近百萬元種蝎養殖場的主人竟是一個只有20歲的農村小姑娘。
高中畢業回鄉養蝎子 初戰失利
她就是兗州市大安鎮石馬村的方程。2008年,17歲的方程從兗州一中高中畢業。由于家庭困難,方程沒有繼續考大學,而是回鄉當了農民。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發現蝎子不僅能夠食用,而且藥用價值高,市場前景比較好,可能是一條致富的好門路。況且,養殖蝎子又不用出門,又干凈,比較適合女孩子。于是,就從安徽買來1500只種蝎,利用村里的幾間舊房子做蝎房,開始了她的養蝎之路。
可是,真正開始了養殖之后,方程才發現養蝎子不像別人說的那么簡單。蝎子喜歡高溫、高濕。為了給蝎房加溫、增濕,方程先后用壞了兩個暖風機,好幾個加濕器,一個月電費一千多塊錢。為了節省就做了爐子,燒得是鋸末和粉碎的玉米芯。除了吃飯睡覺都是在蝎房,每天30多度的高溫環境,一待就是四五個小時。可是辛辛苦苦了一個多月,1500只種蝎不僅沒有成活,反而死了個干干凈凈。
初戰失利,方程沒有氣餒。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很快又買來了2000只種蝎,又開始了她的養蝎生涯。有了第一次失敗的經歷,方程這次沒有絲毫的大意。她每天吃住都在蝎房里,在地面鋪上泡沫板,上面鋪上被褥,平時收起來,睡覺就鋪上。睜開眼睛就能看到溫度計,開始的時候每次睡覺隔幾十分鐘就醒一次看溫度,有時候做夢都夢到高溫趕緊起來看看蝎子怎么樣。喂蝎子的時候都把飼養它們的杯子晃一晃,就是怕已經死了。當時的爐子裝一次燃料能燒半天多,就得每天裝燃料。她就每天都要自己裝爐子。因為以前沒干過活,爐子太沉了,整個鐵桶里都裝滿了鋸末,她只能一點點的用膝蓋頂著爐子挪動到蝎房里,每天膝蓋都是青的,還經常被燙,而且爐子著完的時間不固定,經常是晚上,加上長時間在蝎房,她都已經分不清白天晚上了。
刻苦鉆研最終發家致富
為了找到適合的養蝎方法,她開始到處去養殖場考察學習,找來有關蝎子養殖方面的書籍、雜志,一有空就學,去研究蝎子的生活習性,琢磨養殖蝎子的方法。養蝎子的第二年,她就找到了幾種自己制作蝎窩的方法,對比試驗后從中選擇了這種塔式養殖方法,主要是加濕方便,而且空間利用率高,感覺這才是規模養殖的方向。
為了降低養蝎子的成本,方程開始仿造別人的蝎窩自己建造蝎塔。制作蝎塔板非常難做,八邊形的,做的時候老是碎。這時候她就想,干脆就做成分體的,四片擺一起湊成八邊形,好做還防止太重壓傷蝎子,結果真的非常有效。為了方便管理,把塔層板做成了正方形的,可以每層都圍上玻璃分開群體,也可以任意幾個連一起圍起來,這樣就能控制蝎窩的群體大小。
后來,方程還解決了老鼠吃、蝎子長不大、雌雄搭配不合理、種蝎不產仔以及產仔時間不一致和蝎子蛻皮后就死等諸多難題。到2010年,方程的蝎子養殖場已發展到600平方米,每月售種蝎30萬只的規模,一年的收入超過70萬元,方程成了當地出了名的養殖女能手、養殖女狀元。
方程靠養殖蝎子致富以后,許多人都找上門來向她學習養蝎技術、求購蝎子原種等等。對人們的這些要求,方程總是有求必應、有問必答,從不嫌麻煩,也從不搞技術封鎖;對每一個上門購買種蝎和幼蝎的,她都堅持一只一只的挑,決不把一只有問題的種蝎和幼蝎賣給客戶。為了讓更多的人盡快學到蝎子的養殖技術,為了然更多的能夠靠養殖蝎子走上致富之路,方程通過自己的網站來宣傳自己、推廣蝎子養殖技術。目前,通過網站,她先后有全國的100多家藥廠建立了長期的供貨合同,有200多位養蝎農戶前來購買種蝎或現場聽取她的技術講解,其中有近百家養殖農戶通過養蝎發了家,走上了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