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獺兔的溫泉牧民
溫泉縣有個昆得侖牧場,這里地處中哈界山阿拉套山南麓。過去當地的牧民提起養殖,首先想到是牛和羊,可是這兩年,獺兔成了他們心中的“明星”。
養獺兔與場里一個叫蔣業峰的牧民有關。蔣業峰在這個場里土生土長,也曾經是養牛牧羊的好手。可是這幾年禁牧的面積越來越大,一些能產生大量秸稈的莊稼地也退耕還林了,作為牧民,今后的出路在哪里?
蔣業峰把眼睛盯在了獺兔上。當時這個偏遠的牧場沒人知道獺兔為何物,更不知它的養殖效益。蔣業峰的經濟實力也不足,他就說服了包括漢、哈薩克、回、錫伯幾個民族的10戶人家,每戶集資2萬,選派2人去山東考察、學習獺兔養殖技術。2009年,考察、學習的人回來了,同時來到場里的,還有乘飛機來的300只獺兔。
侍弄慣了牛羊的牧民如今要養獺兔,問題自然不少。為了保證養殖成功,蔣業峰組織集資的10戶人家成立了“鑫昆獺兔專業養殖合作社”,他被推舉為社長。社里確定了4個人分別負責飼養、防疫、銷售和飼料加工,誰的環節出了問題,誰負責賠償。
兩年多的時光,鑫昆獺兔專業養殖合作社就獲得豐收,僅去年,合作社就出欄獺兔1萬多只,實現純利潤30多萬元,戶均收入3萬多元,還有1000多只種兔在圏里。蔣業峰說,獺兔繁殖快、出欄快,從出生到上市只要3個月,每只能賺30多元,這還不算獺兔皮的收入。
說到獺兔皮,養殖戶們有些糾結。他們告訴記者,去年兔皮價格滑坡太厲害,一級皮每張從100元掉到50元,大家決定先不賣。蔣業峰滿有信心地說,啥事都有低谷、有高峰,去年到現在的兔皮價格應該是快到低谷了,沉住氣沒有賣,現在已經囤積了2000多張,相信回暖的時機不遠了。
獺兔的效益吸引了場里的其他牧民,去年秋天到現在,有24戶牧民成為合作社的新社員,還有更多的牧民在打聽入社的要求。場黨委副書記楊習友介紹說,場里為了支持牧民養獺兔,專門給合作社提供了5.7畝地蓋兔舍,讓更多的牧民參與獺兔養殖。同時劃出100畝地給合作社,作為草料基地無償使用。說是“無償使用”,其實是有條件的,合作社要無償開展養殖培訓,優先給本場牧民提供種兔。
蔣業峰告訴記者,合作社過去只是賣原料,兔子扒了皮就那么賣了,今年有新打算,要做深加工。不僅要分割包裝、冷藏,還要上熟制品生產線,這樣附加值更高。楊習友說,場里已經提供給合作社5畝地建深加工廠房,現在水電路已通,天氣一暖和就可以開工建設了。
作者: 楊新才 朱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