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國華:打造中國鴨業航母
涂國華,男,1962年出生,湖北黃陂籍人。
現任武漢市漢口精武食品工業園有限公司董事長。
2009武漢十大新聞人物;2010湖北經濟年度風云人物。
靠著敏銳的市場把握,涂國華帶領團隊把一個小小手工作坊發展為我國最大的、產業鏈最完整的水禽加工企業,也是國際上唯一把鴨產業和鴨文化相結合發展的企業。
在他的大力推動下,公司為了拓展國內市場,建立了以湖北為大本營,北京、上海、深圳和西安為戰略市場營銷的大格局,產品暢銷全國,市場占有率和銷售額在全國同行中名列前茅。為了謀求更大的發展,力爭三年內上市。
餐館老板“研制”鴨脖子秘方
涂國華讀書時學的是食品專業,沒想到這專業還真對他的“胃口”。開蛋糕房、餐館、賣鹵菜小吃……幾乎樣樣都跟“吃”沾邊。涂國華的絕活是,所有食品都是他自己“研制”,只要吃過的東西,他都能自己倒騰制作出一模一樣的來。
1987年,涂國華在協和醫院附近開起了餐館,最拿手的菜是“道口燒雞”。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在夜市旁邊,有的小店開始鹵制鴨脖子出售,這種小吃很受新華路體育場看球的球迷們的歡迎,每天都有不少顧客購買。他發現賣鴨脖子的生意越來越好,小作坊也越來越多,他也忍不住買來嘗嘗。
“嗯,味道不錯,可是口感上還不算很完美。”技癢之下,他開始自己研制鹵制方法,他加入了不少的藥材和特制鹵料,沒想到做出來的鴨脖子“一炮而紅”。1996年,涂國華結束了餐館的生意,專心經營鴨脖子的買賣。
一個爐子,兩個爐子,三個爐子……隨著鴨脖子生意越來越好,涂國華不得不在店里支起更多的爐子來鹵制鴨脖子。到2002年前后,他店內的爐子已經達到九個了,每天的鴨脖子銷售額數萬元。
第一個將鴨脖子賣進超市
農產品、小吃是低利潤行業,很多老板滿足于“小本經營”,不愿冒風險把買賣做大。涂國華卻不這么想,“你不做大,別人做大了,就會吃掉你”。
2002年,鴨脖子在全國都火起來了。
到過武漢的外地人,沒有人不想去看看漢口精武路的,這里沒有知名景點,卻有著風靡全國的漢味小吃鴨脖子。到外地去探親訪友,武漢人帶上的家鄉特產中,也少不了精武鴨脖子。
當年12月,有中百、武商量販等買手到精武路,邀請鴨脖子進超市。
鴨脖子進超市,首先必須在貨源上有保障,每天都得有貨送到超市;其次,超市的結款速度與窗口外賣不同,不能每天結賬;最重要的一點,超市要求供應商必須保證產品質量,不得出現質量問題,這樣會影響超市的聲譽。很多老板們望而卻步,不敢輕易接下這筆大買賣。
頭腦靈活的涂國華卻敢于“吃螃蟹”,爽快地與超市簽下進場合約。
副市長“請”鴨脖子進工業園
2003年春節后,涂國華的鴨脖子在超市熱賣,每天上午就賣斷貨,他只得趕緊在家里制作產品,再送往各個超市。涂國華笑稱,“最怕接到買手催貨的電話了。”
武漢市副市長張學忙逛超市時,發現鴨脖子賣得特別好,覺得其中大有文章可做,決定親自到精武路上調研鴨脖子行業。
張學忙一行人視察了精武路上所有的鴨脖子店,可是每個老板的反應都讓大家失望,大家對做大鴨脖子產業沒興趣,對目前的狀況已經“十分知足”了。而涂國華的“漢口精武”是調研的最后一家,正準備出門的涂國華被大家叫住,店里人來人往不適合談話,一行人便來到隔壁江漢區工人文化宮的保衛科。
保衛科房間不大,張副市長坐在板凳上,涂國華站在旁邊。
“你愿不愿意(把鴨脖子)做大?想不想搞標準化生產?”
“怎么不想!”涂國華的回答讓現場所有人吃驚,大家沒想到,眼前這個黑黑瘦瘦的小個子男人,竟然有這樣的魄力。涂國華匯報道,“我的鴨脖子賣到超市了,現在正在想怎么把生意做大。”雙方一拍即合,整個商談過程不到半小時。
看到涂國華“愿意做大”的誠意,張副市長現場部署鴨脖子產業發展方向,涂國華的鴨脖子產業成為全市重點產業。
一年后,在涂國華的家鄉黃陂,占地26畝的漢口精武食品工業園拔地而起,這個工業園的建設全部按照食品行業規定,不僅有寬敞明亮的食品操作間,還有專供參觀的特別通道,嚴格食品質量安全管理。
涂國華開始用工業化的方式生產鴨脖。隨后,他又花200萬元,請來《生活秀》女主角陶紅做形象代言人,推出真空包裝的鴨脖及鴨系列,完成了精武鴨脖從鹵菜到休閑食品的轉型。2005年,他又在武漢的黃金地段開出30多家漢口精武專賣店,鴨脖產業得到迅速發展。
通過產業帶富一方百姓
永遠把農民的利益放在前面,這是涂國華一貫堅持的理念。
漢口精武公司采取“龍頭企業+基地帶農戶”和“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農戶”的產業化運作模式,推行“訂單農業”,企業一頭對外聯接市場,一頭對內聯結農戶,發揮橋梁與紐帶作用。一是公司與肉鴨養殖小區或農戶實行“四提供、一回收”政策。即“統一供鴨苗、統一供飼料、統一防疫和技術服務、保底價回收”。養殖戶按合同規定的價格向公司購買鴨苗和飼料,按公司要求進行飼養,養成后按保護價格交售給公司。目前,肉鴨養殖戶達到3000多戶,已與5000農戶簽訂了肉鴨養殖合同,培訓農戶達6000人次,養殖戶平均每只鴨獲利2.5元以上,最高的每只鴨獲利達3.8元。二是全程跟蹤服務。漢口精武公司加強與各級畜牧獸醫部門協作,聘請畜牧獸醫人員,緊緊圍繞億只肉鴨產業項目開展技術、信息服務。指派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種鴨場、小區和農戶,采取包片到戶、定責任、教技術方式,對養殖戶開展全程捆綁式服務,確保畜禽產品優質、衛生、安全,提高市場競爭力和養殖效益。三是信貸服務。對于手上沒有資金又想通過養鴨致富的農戶,由公司提供小額信貸,待產品回收時抵扣。五是保險和基金服務。由公司向保險公司投保,同時設立武漢城市圈漢口精武鴨業風險基金,降低農戶養殖風險,確保農戶利益。帶動全省養鴨農戶幾千戶,轉移農民就業1萬多人。
涂國華說:"漢口精武"的根本歸依和取向,是通過產業帶富一方百姓,因為只有藏富于民,才能真正實現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立足武漢打造“鴨業航母”
近年來,漢口精武食品工業園有限公司一年一個新臺階,一年一個大跨越。2008年,公司被國家八部委認定為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為了整合全省資源,進一步唱響“漢口精武”品牌,做大做強全省肉鴨產業,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把漢口精武打造成中國鴨業航母,以漢口精武為龍頭,在武漢市城市圈實施億只鴨工程,帶動全省肉鴨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指示,省政府和武漢市政府多次召開“關于實施漢口精武億只肉鴨產業工程”的專題會議,對項目實施有關事項進行研究,并形成了武漢“1+8”城市圈億只鴨工程總體目標:“爭取用5年時間,使漢口精武肉鴨產業年生產能力達到1億只以上,形成肉鴨產業繁育、養殖、屠宰和深加工的產業鏈,實現總產值100億元以上,每年為農戶增加純收入2億元,實現利稅10億元。同時帶動全省飼料工業、羽絨加工業、包裝產業、餐飲業、運輸業等相關產業發展,全面提升湖北省水禽產業在全國的地位。”
“作為這項大工程的主體、龍頭企業,我們深知肩上責任重大,絲毫不敢松懈,但我們捧誠心,下決心,有信心!”涂國華的話語鏗鏘、擲地有聲。
在省、市政府的支持下,漢口精武依靠資本的張力,實現規模經營,相繼在黃陂武湖和崇陽建立了系統的配套的鴨產業基地和加工廠,實現了鴨產業生產、深加工和銷售完整的產業鏈,并成功地在全國建立了暢通的營銷網絡。
目前,漢口精武公司有五個加工園區,占地5000余畝,總投資達9.8億元,具備年屠宰億只肉鴨、年深加工10萬噸水禽熟食制品和年加工水禽飼料30萬噸的能力。而國內一流的鴨類精深加工中央園區也正在建設中,預計2011年10月投產。該項目投產后,武漢將成為我國最大的鴨類產品加工基地、科研基地和物流配送基地。
此外,漢口精武公司已經通過參股、控股和合作等方式,在武漢城市圈全面實施“億只鴨工程”,帶動了全省肉鴨養殖、加工、飼料、羽絨、包裝、運輸等產業“一條龍”發展。
一家企業,帶動”N+1“個基地的生產;一個品牌,開發多個產品;一個產品,連接多個基地;一個基地,又帶動N個農戶增收。“漢口精武“正奏響著一曲”勁舞龍頭,打造中國鴨業航母“交響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