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山雞變金鳳凰 河南新縣以特色經濟實現大發展
人民網鄭州4月19日專電 信陽市新縣是全國著名的將軍縣,第二次革命戰爭時期,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首府就位于新縣這片紅色的土地上。近年來,依靠厚重的文化資源,新縣縣委、縣政府一班人懷著“不發展就愧對革命先烈、不發展就愧對老區人民”的強烈責任感,提出了“讓將軍之鄉永遠輝煌新縣”的命題,其目的是充分發揮新縣著名將軍縣優勢,弘揚傳統、頑強拼搏。
據新縣人民政府縣長楊明忠介紹,新縣可以用“紅、綠、新”來概括。“紅”,新縣先后誕生了三支主力紅軍,培育了李德生、許世友、鄭維山等98位共和國開國將軍和省部級以上領導干部。當時不足10萬人的新縣,獻出了5萬5千名優秀兒女的寶貴生命,“家家有紅軍、戶戶有烈士”是當時歷史的真實寫照。正是沾了將軍之光的“光”,“鄂豫皖紅色勝地、大別山休憩家園”的發展定位,打造了紅色首府AAAA級景區1個,許世友將軍故里等AAA級景區5個,吸引了眾多游客,他們到新縣,踏青山綠水、看藍天紅城、尋革命足跡,享田園之樂。
“綠”,新縣地處大別山腹地,林業是新縣的品牌,生態是新縣的優勢,特別是信陽被確定為全省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后,新縣立足優勢做文章,選準改革突破口,深化林權制度改革,加快林地使用權流轉,全縣已累計流轉林地68.4萬畝,占林地總面積40%.同時,持續開展縣抓萬畝連片、鄉建千畝基地、村辦百畝林場、組戶營造十畝新林的萬千百十造林工程,建成了萬畝銀杏基地、萬畝木材林基地、萬畝油茶基地、萬畝茶葉基地和百里板栗長廊。
“新”,新縣作為典型的山區縣,加上戰爭的創傷和多種因素影響,經濟發展一直比較緩慢。如果說過去的新縣是一只“土山雞”,那么現在則無疑是一只“金鳳凰”。新縣的羚銳公司,目前是全國最大的橡膠膏劑生產基地、全國中醫藥行業50強企業,當初僅靠25.8萬元扶貧貸款逐步做大做強,并成功上市。新縣山多地少,人均耕地不到七分,農村富余勞動力達8萬多人。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專題研討班上提出了“人往哪里去”的課題。新縣大力發展勞務經濟特別是涉外勞務,開展有組織的勞務輸出,讓廣大群眾走出山門闖世界,飄洋過海掙洋錢。目前新縣涉外勞務已遍及日本、韓國、新加坡、加拿大、美國等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外派勞務常年保持在5000人左右,年創外匯6000多萬美元,全縣平均每30人中就有1人出過國,外派勞務人數、涉外勞務收入、外匯存款余額一直居全省縣級單位首位。2010年,新縣專科辦學資質的信陽涉外職業技術學院已通過省級評審驗收,即將面向全省招生。涉外勞務人員打洋工、掙洋錢、說洋話、娶洋媳婦,掙了票子、換了腦子、買了車子、開了廠子。現在新縣的很多農民都熟悉了護照,不少家庭都有不同國家的貨幣,一些出國務工人員還持有別國的“綠卡”。
“新縣涉外勞務”被評為河南省十大知名勞務品牌,被商務部作為全國唯一一家國家級外派勞務基地典型進行推廣。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賀國強和河南省委盧展工書記蒞臨新縣視察時,對新縣涉外勞務都給予了好評價,涉外勞務已成為新縣約會世界的一張鮮亮明片。(許聘 張衛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