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仕澤:杰出養鹿人
養鹿,這也算是鄧仕澤人生中偶然的必然事件。說起必然,那還得從十幾年前說起,還在學校教書的鄧仕澤所教的課程當中就有一門是生物,加上原本就出生在貧困的山區,有了小時候放牛、養豬、養雞、養鵝的經歷,這就加深了他對動物的興趣。
偶然的是,一次省領導視察工作時,與他聊天過程中講起了關于梅花鹿的情況,他了解到梅花鹿渾身都是寶,且文化底蘊厚重,開發的價值空間也很大,從此鄧仕澤就被這神秘的梅花鹿深深地吸引了。
1999年4月,鄧仕澤開始了他的養鹿計劃,憑借一顆永恒之心先是拿下了在沱牌酒廠上游一片依山傍水幽靜的23畝丘陵作為他第一個養鹿基地。他選擇在此的原因是,看中了這片凈土周邊的幽雅環境,加之適當的濕度和充足的日照量,很適合動物的生長,能使鹿群不易受到外界干擾。接著,他又耗盡所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有家資,各方籌借幾十萬元資金,一口氣買下了36頭梅花鹿,作為第一批的養殖種鹿。當時,他的行為被別人視為不可理喻、甚至瘋狂。但讓他感到欣慰和自豪的是,家人始終在陪伴著他,支持他沖破重重困難。
機會從來都是為那些有準備的人而準備的。教書,鄧仕澤算是有一套,但養梅花鹿,這對當時的他來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剛開始,麻煩就出現了。梅花鹿很挑食,每天的食物除了草類還要吃很多精料,包括黃豆和玉米,白玉米中很多指標都是低于黃玉米的,所以只能喂黃玉米。但是因為飼料的處理不當,不長時間梅花鹿便死了6頭,這對當時并不富裕的鄧仕澤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
有了這次教訓之后,鄧仕澤意識到科學飼養的重要性。最初,飼料的改良花from:中國酒 業新 聞網費了鄧仕澤大量的心血,除了邀請專家進行研究,還制定了一整套獨特的飼養方法。“除了給梅花鹿一個半生態的空間活動,還要修葺單圈。單圈的作用:一是母鹿生小鹿時起到助產的作用;二是防疫。有了單圈在小范圍內人容易控制它。”鄧仕澤說道。
雙陽梅花鹿,是中國農科院的韓坤教授花了15年時間培育出來的一個新品種,因為皮毛很亮,花色很好,特別是在第一年鋸茸的時候那些小鹿就開始長鹿茸,業內稱為初生茸,鄧仕澤在第一次見到時就喜歡上了這個品種,第一次花費了很大的人力、財力引進20頭來飼養。
“梅花鹿一身都是寶,帶來的商機也是不可忽視的,而最珍貴的應屬鹿茸了。”針對何鋸茸,鄧仕澤也很有辦法,采取原始鋸茸法,主要是因為電動鋸茸會在電鋸快速轉動的作用下燒壞茸樁的傷口而影響下次生茸,而人工鋸茸卻不受此影響。通過這一系列的改良,養鹿基地也逐漸擴大,使鄧仕澤的梅花鹿事業漸入正軌。
“因為我們的梅花鹿級別高,養殖需要有國家的許可。包括我們賣的鹿產品都是經過國家批準的,手續非常繁瑣,管理也非常嚴格,因此我們是做品質不是做概念,用品質求生存,用品質求信譽。”鄧仕澤對《華夏酒報》記者介紹到,“現在我們飼養的鹿有800多只,將來我們會擴大養殖范圍,目前公司已經制定出了一套‘雙萬工程’方案,就是萬頭梅花鹿生態化、產業化、規模化馴養繁殖。這1萬頭鹿不是聚集在一個地方而是遍布在四川或者其他的一些地方,作為我們的下屬公司,由于地域涉及較廣,所以這將形成生態型、觀光型的復合旅游;第二個‘萬’就是萬千升養生酒。”對于未來,鄧仕澤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