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淑芬:養鵪鶉走上致富路
俗話說:“要吃飛禽,鴿子和鵪鶉。”鵪鶉肉、蛋,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鵪鶉蛋是一種很好的滋補品,在營養上有獨特之處,故有“卵中佳品”之稱。2008年,遷安市建昌營鎮白道子村的唐淑芬,就是看重鵪鶉渾身是寶的特點,動起了養鵪鶉的念頭。為此,她遠赴撫寧考察、學習養殖鵪鶉的技術,同年5月,從撫寧引進5000只鵪鶉,投資8萬元,在自家院里蓋起門房,開始了養鵪鶉之路。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為了開好頭,唐淑芬不辭辛勞,翻看書籍,日夜琢磨鵪鶉的生活習性。同時,在撫寧的技術員的支持下,她掌握了養鵪鶉的竅門,大大提高了鵪鶉的產蛋期,使她養的鵪鶉基本上產蛋能維持一年左右。看著一顆顆金貴的鵪鶉蛋,唐淑芬的心里樂開了花。為了盡快把這些極富營養的蛋變成財富她四處跑銷路。撫寧、唐山等地,都留下了她奔波的身影。她年底一算,5000只鵪鶉純收益2萬多元。初嘗到甜頭的她決定擴大規模,2009年初,在村東南租了2畝土地,投資20多萬元擴建廠房,開始了專業化養殖之路。
天有不測風云。年初的大雪給她帶來不小的損失,雖然在唐淑芬的精心照料下,鵪鶉安然無恙,但是蛋價便宜,飼料卻不斷漲價,虧損嚴重,看著賣不上價錢的鵪鶉蛋她急在心上,整夜發愁。但是堅強的唐淑芬并沒有氣餒,在多數人放棄養鵪鶉的情況下,她毅然堅持了下來。慢慢地由于需求增加,蛋價開始上漲,她的辛勞和堅持終于換來豐碩之果,到目前為止,她不僅填補了虧損,還收益2萬元左右。
現在唐淑芬的鵪鶉蛋銷路已不成問題,在遷安市有固定的客戶,撫寧也經常有收購的貨車。產蛋期結束,老化的鵪鶉同樣也是一筆不錯的收入。她介紹說“鵪鶉按斤賣出,一斤的價格和蛋價不相上下,并隨著蛋價同比例波動”。
(輸入: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