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竹鼠成就創業夢
走進上猶縣油石鄉塘角村劉軍的竹鼠養殖場,傳來一陣陣窸窸窣窣磨牙和啃食的聲音,可愛的竹鼠害羞地躲在籠內角落里偷偷看著我們這些“不速之客”。主人一邊給“小家伙”們喂食,一邊和我們聊起了他的創業經歷。
千呼萬喚始出來
2004年大專畢業后,劉軍滿懷憧憬來到沿海地區務工,雖然衣食無憂,但是離自己的創業夢相差甚遠。2006年,劉軍辭職返回家鄉尋找致富門路,他先后考察了果樹種植、山雞養殖、生態養豬等眾多創業項目,經過反復的市場調查,最終否定了這些競爭激烈的傳統項目。一次偶然的機會,在與朋友閑聊時,他了解到竹鼠養殖是一個市場前景看好、投資小、效益大的項目,同時,自己家鄉所在的塘角村的氣候、環境都特別適合竹鼠的生長,并且竹鼠飼料來源廣泛,80%可以自產,養殖成本低,這正是自己苦苦尋找的創業項目。
說干就干,當年冬天他在豐城買了60只鼠種。“開始,只是覺得它們長得可愛,后來在網上了解到竹鼠的皮毛可以做衣領,胡須可以做高檔的毛筆,可以說竹鼠渾身是寶,這更加堅定了我的信心!”回想起剛養殖時的情景,劉軍開心地笑了。
2007年夏天,近100只竹鼠順利出欄,當年獲利1萬余元,劉軍品嘗到了創業的甜頭,小賺一筆的他,開始了自己更大的夢想。他用借來的3萬元,在養殖場里添了100多只種鼠。
有夢想就有可能
2007年冬天,母鼠開始產崽,劉軍興奮極了,但讓他始料不及的是,幾窩剛出生的幼鼠相繼死亡,而且都是被母鼠咬死的。劉軍開始上網查資料,向鄉畜牧獸醫站的技術人員請教,還專門到豐城咨詢養殖專家,可采取的措施都未能解決問題。
心急如焚的他開始整夜守在剛產崽的母鼠旁。連續幾夜的蹲守,劉軍發現剛產崽的母鼠總是在鼠舍里煩躁地來回走動,“是不是天氣炎熱和外界噪音造成母鼠咬幼鼠?”他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對鼠舍進行了通風改造,同時采取了相應的隔音措施。意想不到的是,從此再也沒有出現整窩幼鼠被咬死的現象了。
大規模養殖,光靠土辦法可不行。為保證竹鼠成活率,他購買了大量專業書籍,還經常到井岡山、新余、豐城等地的竹鼠養殖場進行考察,向竹鼠養殖戶請教經驗。為摸索出竹鼠的生活習性,劉軍每天都要對竹鼠進行觀察,吃東西、咬東西、交配、下崽和受到干擾等都是他觀察的內容。如今,被稱為“竹鼠王”的劉軍已能從竹鼠發出的各種聲音中,判別出竹鼠可能出現的問題了。
舞臺要靠多打拼
2008年,養殖規模越來越大,劉軍漸漸感覺竹鼠的銷路不能只限于附近幾個鄉鎮。但外出開拓銷售市場,資金又是個問題。怎樣才能讓別人更方便快捷地了解自己的竹鼠呢?他獨辟蹊徑。
自己經常利用網絡查找養殖技術,為什么不用網絡打開竹鼠的銷路呢?于是,“康生源特種養殖場”網站便應運而生了。網站創建幾個月后,每天的點擊率達到了2000多次。
“現在銷路不錯,一般都要提前預訂才能拿到貨,剛剛為撫州一位客商發去150對種鼠!”劉軍不時地接聽電話,年輕的臉上笑容蕩漾。
據劉軍介紹,2002年以來,竹鼠的價格一直攀升,現在每對鼠苗已賣到320元,商品鼠每公斤100多元。目前,他建設的300多平方米的標準化養殖場,常年保持有500只存欄種鼠的規模,年出欄鼠苗1400只,鼠苗供不應求,不但周邊縣市有人上門求購,四川、上海和貴州等地也有來電來人求購,劉軍已租了一個1000多平方米的場地,準備再次擴大規模。
“現有的場地作為一個培訓實驗基地,為前來購買種鼠的人和附近想學竹鼠養殖技術的村民提供免費的培訓。一年后能達到1萬只出欄數時,我還想進入竹鼠毛皮加工行業……”劉軍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
(輸入:劉元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