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養雞“養”出致富路(圖文)

時下,走進龍陵縣碧寨鄉中寨村許國生的生態養雞場,一棵棵高大的常綠喬木和一叢叢翠竹中,散布著幾幢雞舍和簡易住房,一條清澈的山溪在林中吟唱;暖融融的陽光下,一群群羽衣閃亮、體格健壯的土雞、七彩山雞在林間覓食……
許國生正提著一筐剛收回的雞蛋往住房走去。說起生態養雞,他頓時滔滔不絕:“我這個養雞場投資10多萬元,養殖規模在最高峰時有7000多只,效益很可觀。現在附近村寨的村民經常到我這里買雛雞去飼養,了解飼養管理方法和市場銷售行情。”談到生態養雞的優點,許國生坦言,生態養雞投資少,見效快,利潤可觀,技術含量不高,一般人都可以掌握要領,適合家家戶戶發展。同時,雞的活動范圍大,比圈養的雞抗病能力強,疫病少,并且林地的草、蟲為雞提供了豐富的營養,雞糞還有利于樹木生長。特別是生態雞的肉和蛋,無添加劑,無激素,無藥物殘留,符合當前人們追求的綠色健康消費的要求。生態雞市場價要比普通雞高20%左右、雞蛋高15%上下,到了過年過節價格相差更大。當地的商販更是高價收購土雞肉蛋,生態雞的經濟效益高,銷路不成問題。
近幾年來,為了使廣大農民增產增收,龍陵縣積極引導農民充分利用山地及退耕還林后林草資源豐富的條件,推廣林牧禽結合的生態畜牧業發展模式,在山間林草中飼養土雞,取得了良好的綜合效益。全縣投入小額信貸資金3000多萬元,建立生態飼養土雞重點村42個,扶持科技示范戶1100多戶,養雞大戶100多戶,帶動5萬多農戶飼養土雞,形成了年出籠50多萬只,創產值1200多萬元的骨干產業。
該縣大力引導農民成立養雞專業合作社,讓農民“抱團”闖市場。對養雞戶指派專業人員跟蹤服務,在雞種選擇、疫病防治、科學管理等方面加強技術指導,引導農戶科學養殖,把農民的投資風險降到最低限度,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河頭供銷社下崗職工邵維能投資8萬元建起了一個占地10多畝的生態養雞場,注冊了河頭山村放養土雞專業合作社和“草把雞蛋”商標,吸納社員346戶,建立山林養殖基地3000畝,生態飼養土雞4萬多只,年產土雞蛋270萬個,出籠土雞7000多只,實現銷售收入300多萬元。產品暢銷龍陵、芒市、保山、昆明等地的30多家超市,帶動2000多農戶在竹園、果園、次森林飼養土雞增加了收入。
(輸入:劉元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