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鵪鶉變身“致富鳥”
2011年初,南靖山城鎮碧侯村村民張榮富辭職專心研究起鵪鶉養殖技術,投資20萬元建設兩個鵪鶉養殖寮,購買了3萬多只鵪鶉苗。除去飼養成本,張榮富養鵪鶉一年的利潤就有十多萬元。據了解,目前南靖山城鎮已有13家鵪鶉養殖場,飼養鵪鶉近60萬只,日產蛋8000多斤。小小鵪鶉已成為當地村民的“致富鳥”。
6月9日,南靖山城鎮碧侯村村民張榮富一大早就在自家的養殖場忙碌,鐵籠里的3萬多只鵪鶉鳥正嘰嘰喳喳等著主人喂食,張榮富收集好新鮮的鵪鶉蛋,手腳麻利地裝成一筐一筐,準備運往漳州批發市場。
“我這里每天撿的鵪鶉蛋都在400斤左右,高峰時期能達到500斤。”張榮富說。他每兩天往市場送一次貨,近千斤鵪鶉蛋一到市場就銷售一空。
張榮富與鵪鶉的結緣起于2011年初。當時,原本在企業打工的他在朋友帶領下參觀了鄰村一個鵪鶉養殖基地,他跟養殖戶聊天中得知,近年來南靖縣大力治理生豬養殖污染,縣城附近一些村被劃為生豬禁養村,碧侯村就是其中之一,因此發展污染少、無需耕地的鵪鶉產業大有可為。
當年3月,張榮富就毅然辭職專心研究起鵪鶉養殖技術,投資20萬元建設兩個鵪鶉養殖寮,購買了3萬多只鵪鶉苗。經過精心管理,鵪鶉50天左右便開始產蛋,一只鵪鶉平均每天產一顆蛋,產蛋期可持續1年左右,1年后鵪鶉鳥即可出售。就連看似不起眼的鵪鶉糞,曬干后都能做成有機肥,剛好適合給碧侯村的棗樹施用。除去飼養成本,張榮富養鵪鶉一年的利潤就有十多萬元。
據了解,目前南靖山城鎮已有13家鵪鶉養殖場,飼養鵪鶉近60萬只,日產蛋8000多斤。小小鵪鶉已成為當地村民的“致富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