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土元圓了武松波的致富夢
見到武松波是在陽城縣潤城鎮貝坡村幾孔舊窯洞里。令人難以想象的是,一個畢業沒幾年的大學生,為了夢想,居然能在這樣艱苦的地方堅守。個頭有一米七八的武松波顯得有些黑、有些瘦,得知記者要采訪,靦腆的他樸實地說:“我的特種養殖場才起步,真的沒什么可說的,要說感謝的話,是‘支農惠民行動計劃’支持了我,是小土元圓了我的創業夢。”
徘徊中抉擇
今年27歲的武松波,2004年畢業于山西財經大學。那年大學剛畢業,他就被選派到農村工作。雖然他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是個地地道道的農家子弟,對農村有著深厚的感情,但是從事農村工作,對他來說仍是一片迷茫。然而,在他的心底,卻始終涌動著一股力量,讓他躁動不安,這種力量就是年輕人的激情與夢想,以及一位大學生村官肩頭那份沉甸甸的責任———如何才能為當地的農民找到一條便捷的致富門路。為此,自參加工作以來,武松波就一直在苦苦地思索著、找尋著。
一次偶然的機會,武松波在網上看到了亳州霞康養殖土元可致富的信息。于是一個創業的念頭驀然而生。何不投資養殖土元,通過自己的創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呢?一種創業的沖動、一個年輕人的夢想驅使著他、推動著他。
想歸想,說歸說, 真正要去干的時候困難還是很多的。養殖土元資金從何而來?沒有技術怎么辦?能不能成功?風險有多大?一系列的問題擺在了武松波的面前,他再一次陷入了徘徊之中……
終于有一天,武松波帶著自己的大膽想法抑或是一種困惑與迷茫,找到了潤城鎮黨委政府的有關領導。鎮領導認為他的想法很好,當即表示予以大力支持:“不要怕失敗,只要有希望,你就大膽干。”有鎮領導的鼓勵和支持,武松波養殖土元的信心更堅定,勇氣更足了。于是他下定決心,說干就干。
艱難中起步
土元,又名地烏龜、簸箕蟲,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材。搞土元養殖,對武松波來說一切都是空白,所有的一切都要從零開始,真應了那句老話:萬事開頭難。
投資任何一個項目,首先要考察項目的可行性,于是武松波開始進行市場調查。他先是在網上查閱了關于養殖土元的相關信息資料,當了解到河南省民權縣金地農業有限公司有著養殖土元的成功經驗時,2007年元旦,他懷揣著創業的夢想,專程赴民權縣進行考察,實地參觀了土元養殖的全過程。之后,又三番五次到天津、山東等地進行市場調查。通過調查,武松波得出一個結論,養殖土元成本低、見效快,確實是一個能賺錢的“短、平、快”項目。
資金是上項目的關鍵要素之一,沒有錢寸步難行。武松波生長在陽城縣西南部的駕嶺鄉封頭村,是一個貧困鄉,自己又早年喪父,別說沒有什么積蓄,為了自己上大學家里還欠了一屁股的債,養殖土元雖說投資不大,就是起步規模小點也需要幾萬元錢,這對于他來說,實在是個不小的數字。就在武松波感到左右為難的時候,縣委組織部、縣信用聯社得知了此事,聯合對他的土元養殖項目進行了綜合性分析,一致認為風險小、投資少、見效快,既可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又能帶動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一舉多得。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縣委組織部大學生村干部辦公室主動出面和工商、環保、國土、畜牧等部門協商,達成一致,對武松波的土元養殖項目給予大力支持,并辦理了衛生、動檢等手續,取得了特種養殖營業執照。縣信用聯社和縣委組織部還出面協調擔保公司,對他的土元養殖進行擔保,特別是那些信貸員們從他申請創業貸款之日起,就放棄了雙休日,對項目進行考察,一路大開綠燈:實行基準利率,為他創業擔保貸款3萬元,并將貸款期限放寬到了3年。資金一次性到了位,解決了武松波的燃眉之急,潤城松波特種養殖場順利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