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養殖 大雁放飛致富夢
目前,在四川生態農業市場中生態養殖占重要比例,其中提起養殖大雁的初衷,今年26歲的蘭波說,自己曾在吉林服過5年兵役。服役期間,他曾多次到吉林省通榆縣大雁養殖基地參觀考察,通過接觸和了解,認為投資生態大雁養殖是一條很好的路子。
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地位,提出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而生態農業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從大趨勢來看,在碳交易市場上,生態農業項目非常搶眼,業內專家認為,生態農業是最可能盈利的新興產業,由此發展出的碳交易期貨,將會吸引過剩的金融資本。這將有利于經濟結構調整及相關政策實施。
然而落實到細節上,生態農業還得從細節入手:盡量使用農家肥和生物農藥,避免用添加劑作為飼料,采用放養而非圈養,利用沼氣池實現循環種養……
那么從四川本地來看,哪些生態農業項目可以操作?哪些產品可以獲得較好的盈利?哪種操作方式最有可持續發展可能性?
養殖雞、鴨、鵝等家禽是常見的事兒,然而在三臺縣新德鎮,“80后”青年蘭波卻養起了大雁。和傳統養殖比起來,大雁養殖有什么優勢?又存在哪些風險?帶著疑問,2月底,記者來到了蘭波的大雁養殖場。
渴飲山泉餓吃粗糧
記者剛走進位于新德鎮新梁村的大雁養殖場,一只只體態豐腴的大雁見有生人闖進它們的家園,紛紛嘎嘎叫著、拍著翅膀爭先恐后地跳入池塘。在10多畝水面上,一千多只大雁或振翅高歌,或追逐嬉戲。
蘭波說,大雁鵝又叫野鵝,屬大型候鳥,是我國重要的水禽之一。目前,我國人工飼養的大雁品種主要有鴻雁、斑頭雁、豆雁、灰雁等幾個品種,他養的主要是灰雁。
在銷路方面,飼養的大雁除了銷售雁肉,也出售雁蛋,蘭波主要以銷售雁肉為主。
“我們堅持生態養殖,所有的大雁統一喝山中泉水,喂的是玉米、青菜等粗糧,完全不添加飼料和添加劑,養出來的大雁都是綠色生態產品。”蘭波對自己飼養的大雁很有信心。
為了保證大雁的品質,蘭波堅持開放式養殖,為了讓大雁有足夠的“運動”空間,千余平方米的水面都按照比例投放雁只,確保生態環境不會因為雁只過多而造成破壞。同時,他還堅持每周對大雁圈舍進行消毒,按時給大雁們注射禽流感預防藥苗。
經過近一年的飼養,蘭波的千余只大雁都進入成熟期。“市場價格每公斤七八十元,能夠接受的人還是不多。”蘭波說,自己當務之急就是要打開銷路,即使價格低一點也值得。
大雁全身都是賣點
提起養殖大雁的初衷,今年26歲的蘭波說,自己曾在吉林服過5年兵役。服役期間,他曾多次到吉林省通榆縣大雁養殖基地參觀考察,通過接觸和了解,認為投資生態大雁養殖是一條很好的路子。
2012年底,退伍后的蘭波從親戚朋友處籌資50萬元,租了場地、水塘,開始了創業之路。2013年年初,做好了各項準備工作,蘭波從吉林省引進了500余只大雁苗。“由于缺乏技術,不到一星期,小雁就死了100多只,損失了2萬多元。”心急如焚的蘭波只好通過電話、網絡和種苗基地聯系,不斷改進養殖方式,“我是背水一戰,不努力學習技術不行。”
功夫不負有心人,蘭波第二次引進的雁苗全部存活。
“大雁全身都是寶,大雁的羽絨保暖性好,可作枕、墊、服裝、被褥等填充材料,比較硬的羽毛可用來加工成扇子及工藝品。”蘭波說,大雁肉蛋白質含量高,是高蛋白低脂肪食品,雁蛋富含鈣、磷、鐵等人體必需的礦質元素,具有極高的滋補保健功效,是上等野味珍品,“特別是對老年人和身體虛弱的人,春冬進補效果最好。”
談及下一步的打算,蘭波說,一是和外地客商建立供銷關系。二是建立孵化室,自繁自養小雁。“發展好了后,走公司加農戶的路子,給農戶提供種苗,他們喂養,我們收購,大家共同致富。”蘭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