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博白:產業振興有“蜜”訣
盛夏時節,盛產土蜂蜜的博白縣進入產蜜旺季,鄉村原野蜂飛蝶舞,濃濃的蜜香在繁花綠葉中四溢。近日,博白縣東平鎮英梅村,康蜜土蜂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展望帶領蜂農從蜂箱里操作提煉蜂蜜。晶瑩剔透、香味醇正、甜味溫和的粘稠蜂蜜,從一個個蜂巢里緩緩流進蜜桶里,蜂農們心里樂開了花。
“ 我們正在進行“二次搖蜜”,估計今天可采蜜200多斤。”劉展望對筆者說。英梅村群山環繞、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泉水叮咚,是蜜蜂中意的蜜地,“林下養蜂”也自然成了村民們的致富產業。據悉,該村已成立康蜜土蜂養殖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目前有將近20戶蜂農,其中脫貧戶15戶,養殖土蜂800余箱,每年采蜜三次,荔枝、龍眼、冬季百花蜜各一次,每箱每年產量10余斤,年產量8000斤左右,按市場值60-80元一斤計算,可創收50多萬元。同時,鄉村振興助力蜂農創收,所產土蜂蜜成為廣西區扶貧產品,并通過專業部門的各項檢測指標,所以在市場上很是搶手。
博白縣是傳統養蜂大縣,蜂農長年攜蜂箱走南闖北,逐花而去。但由于科技含量低,產蜜量少,質量不高。近年來,博白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立縣惠民,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為博白縣最鮮明的底色,推進林下經濟產業融合發展,讓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讓農戶依托綠水青山釀造出“幸福蜜”,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蜂農迎來了發展的春天,涌現了一個個養蜂專業村,康蜜土蜂養殖、博白縣宇嘉種養專業合作社等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應運而生,培育了東平鎮、那林鎮、雙鳳鎮、江寧鎮、鳳山鎮等養蜂大鎮。那林鎮東風村蜂箱達1400箱,東平鎮塘龍村蜂箱達1000箱,年產蜂蜜達10噸以上。
目前,全縣蜜蜂飼養量2.1萬余箱,培養養殖大戶253戶,形成了一師帶多徒的“1+X”技術服務模式,形成了“企業+合作社+蜂農”和“統一品牌、統一質量、統一價格、統一銷售”的生產經營模式,年外銷蜂蜜100噸以上,實現銷售收入二千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