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吉沙縣:致富路上“鴿”聲嘹亮
英吉沙縣依格孜也爾鄉立足鄉村實際,在發展特色養殖產業上下功夫,引導村民發展肉鴿養殖產業,拓寬增收致富渠道,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11月26日上午,走進依格孜也爾鄉塔格艾日克村村民阿卜杜熱伊木·阿卜杜薩塔爾的鴿舍里,成群的鴿子來回跳躍、爭相吃食。
“我家現在有250對肉鴿,到年底差不多能孵化1500多只鴿子,每只鴿子賣20元,收入還是很不錯的。”阿卜杜熱伊木·阿卜杜薩塔爾一邊忙著給鴿子喂食一邊說。
阿卜杜熱依木·阿卜杜薩塔爾有多年養鴿經驗。這兩年,在鄉村振興相關政策扶持下,建起了標準化鴿舍。并積極參加鄉村組織的家禽培訓,認真學習飼料搭配、疾病防治、孵化等一整套養鴿技術,養殖規模逐漸擴大。
“有了技術和場地做保障,我養的鴿子體態好,很受市場歡迎。”阿卜杜熱伊木·阿卜杜薩塔爾看著鴿子笑著說。
“為拓寬群眾增收渠道,經過市場調研后,我們發現養殖鴿子投資風險小、市場需求大,于是鼓勵村民發展特色養殖,村里也積極培育村級養殖能手,用新思路激活鄉村振興發展的新動力。”為推進養鴿產業的發展,村黨支部書記王亞星一班人花費了不少心思。
在鄉村發展產業不僅要選擇得當,更要結合當地村情民情因勢利導,塔格艾日克村充分利用農民喜歡養鴿的傳統,讓廣大群眾都主動參與進來,真正讓鴿子產業成為群眾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
“養鴿產業在我們這里已經非常成熟了,鴿子好根本不愁賣,一對‘白羽王’養一年就有120元的純收入。”村民托合提·薩迪克對養鴿子增收致富信心十足。
“我們通過網上網下大力宣傳,積極同當地餐飲行業簽訂訂單,鴿子銷路已經打開。目前,全村發展綜合養殖業100余戶,鴿子存欄量12000多羽,養殖戶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王亞星表示,今后要鼓勵村民持續擴大養鴿規模,真正把鴿子產業培育成村民致富的優秀產業。
“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是我們干部義不容辭的責任,鴿子產業讓我們對發展家庭畜禽養殖產業充滿了信心。”依格孜也爾鄉黨委書記穆振超說,“目前,全鄉總計鴿子存欄量37000多羽,接下來計劃引進種鴿1500對,預計今年年底鴿子存欄可以達45000多羽。我們會持續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統攬,按照‘一鄉一品,一村一特色’的發展思路,借助政策扶持培育養殖大戶,定期組織養殖戶參觀學習經驗和技術,同時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拓寬銷路,讓鴿產業成為助力農民致富、鄉村振興的新途徑,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精神。”
黨的二十大吹響了奮進新征程、開創新偉業的號角。依格孜也爾鄉將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以特色養殖業高質量發展助推鄉村振興,努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