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贊皇:蜜蜂養殖帶領鄉親走上“甜蜜”致富路
鄉村振興,產業是基礎,人才是關鍵。
近年來,河北省扎實有效開展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截至目前共培育了1700名“頭雁”,輻射帶動周邊4.2萬名農戶共同發展,實現“頭雁”領航、雁陣齊飛。
春日,太行山深處,河北省石家莊市贊皇縣許亭鎮蜜蜂谷,一排排蜂箱擺開。
陳秀英戴著面罩,打開一個個蜂箱,細心地查看蜜蜂的成長情況,嗡嗡的聲音縈繞在耳。
“好生態是我們養蜂人的底氣,贊皇山好水好,漫山遍野的棗花、梨花、桃花、櫻桃花,為養好蜂、釀好蜜提供了最佳環境。”陳秀英期盼這些勤勞的小蜜蜂給蜂農帶來更甜蜜的收獲。
今年66歲的陳秀英是全國勞動模范,也是河北蕊源蜂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贊皇縣天源蜂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50多年前,陳秀英的父親患病,通過蜂療、服用蜂蜜等方法奇跡般康復了。也是從那時起,陳秀英走上了養蜂之路。
贊皇縣位于太行山東麓,“七山二灘一分田”,曾是國家級貧困縣。但獨特的地理條件和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孕育了豐富的蜜源植物,僅大棗種植面積就達45萬畝,再加上漫山遍野的荊花、溝溝坎坎的槐花,都為養蜂提供了充足蜜源。
一開始是自家養,為了做好這份“甜蜜”的事業,陳秀英通過不斷參加培訓學習,提升養蜂技術,逐漸成為贊皇縣的養蜂專家。
養蜂對于農民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產業——養蜂業不與種植業爭土地和肥料,也不與養殖業爭飼料,更不會污染環境,是一項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于一體的產業。
陳秀英意識到,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養蜂業市場前景廣闊。但是一家一戶散養,沒有先進技術支撐,信息溝通不暢,產業形不成規模,辛苦一年,賠本是經常的事。“必須成立養蜂協會,把山區的養蜂戶組織起來,抱團發展。”她下定決心。
1995年,在陳秀英的努力下,成功組建起贊皇縣養蜂協會,這是全縣第一個養蜂協會,當時由22名蜂農參與。協會成立后,陳秀英多次邀請全國各地的養蜂專家和養蜂能手到縣里進行技術指導。在協會的帶動下,蜂農的養蜂技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多數蜂農都掌握了養蜂全套技術。全縣上千戶蜂農通過發展蜜蜂養殖業,走上致富道路。
“過去好的時候一年能掙點,不好的年景還賠錢。現在不但能賣蜂蜜,還能賣蜂花粉、蜂王漿,一箱蜜蜂收入1000多元,相當于一畝好地的收入。我養100箱蜂就等于有100畝地,你說這在過去哪敢想呀!”贊皇縣許亭鎮南潘村村民褚科峰,曾是村里的貧困戶,現在靠養蜂每年至少收入8萬元,日子過得很是滋潤。
“以前我不信任她,老輩子養蜂也沒見有人發了家。”贊皇縣黃北坪鄉上段村村民楊社庭,手有殘疾不能干農活,“陳會長帶人過來幫我換蜂王,教我怎么防病,現在服了!”老楊指著他家新蓋起的小二樓,自豪地說:“我不但沒有借款,家里還有存款。”
為了進一步打造自己的品牌,開發新產品提升品質,陳秀英成立了石家莊贊皇縣蕊源蜂業有限公司和天源蜂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形成了集蜜蜂養殖、授粉、加工、文化、旅游、康養為一體的全蜂業產業鏈。
為了保證蜂蜜品質,陳秀英2009年投資200多萬元建起了1000多平方米的標準化蜂產品加工車間,蜂產品也由樹洞古法土蜂蜜拓展到了蜂王漿、鮮巢蜜、蜂蜜酒、蜂膠液、蜂蠟、蜂花粉等多種蜂制品。
山上的花開了,又謝了。一年又一年,經過不懈努力,贊皇蜂蜜被認定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蕊源商標還被評為“河北省著名商標”和“河北省名牌產品”。以棗花蜜為核心的蜂蜜產品也逐步走到了一線城市,并且入駐了商超、網上商城。贊皇獨有的三倍體棗花蜜早已成為河北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