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產業迎來發展新機遇
內蒙古驢哥乳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在檢測驢乳
中國人自古以“天上龍肉、地下驢肉”來形容驢肉的味道鮮美,把驢肉的味道同一種神話生物相比擬,足見驢肉的受追捧程度。如今,在豬牛羊肉價格低迷的情況下,驢肉價格仍然居高不下。做為傳統名吃的河間驢肉火燒,其年產值已經達82億元,全國店鋪3萬多家。
前不久,在內蒙古武川縣召開的第八屆中國驢業發展大會暨驢奶產業發展研討會上,有專家表示,驢肉價格居高不下,體現了驢產品市場供不應求的現狀,也預示著我國驢產業的發展即將迎來一場新機遇。
小眾市場有待做大
我國養驢歷史悠久,驢的馴化也早于馬、騾。驢很皮實,耐粗放,不易生病,近年來,飼養驢的養殖戶越來越多。
打開快手平臺,毛驢養殖戶杜江興(網名阿鬼)正在直播間向網友分享毛驢養殖知識。網友們紛紛在直播間提問:“我家驢肺部感染,我該給它吃什么藥?”“驢蹄子爛了怎么辦?”杜江興根據自己的經驗,一一為網友解答。
在這次驢業發展大會上,記者見到了杜江興。他本來從事工業類行業,窺見了驢養殖的巨大潛力后,隨即轉行到驢養殖行業中來,如今已從業十余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表示,相較于豬牛羊肉,驢肉價格高、市場小、風險大,成為攔住普通養殖戶入行的“攔路虎”。
驢養殖數量的不足,導致驢肉、驢奶供不應求。“當前,我國驢肉產品市場面臨的一大問題就是驢肉荒。”山東省泰山產業領軍人才、聊城大學毛驢高效繁育與生態飼養研究院院長王長法告訴記者:“一方面,國內驢的產量少;另一方面,一些受文化因素影響、不食用驢肉的國家把驢低價出口到我國,導致進口驢肉比國內價格便宜,對國內驢市場形成了沖擊。”
“驢奶市場也不具規模,驢奶當前的發展軌跡與羊奶類似。如今,羊奶的整個市場份額在200億元—300億元之間,而驢奶市值只有5億元左右。”王長法表示,“驢產品市場需要孵化,大概15年前,羊奶跟現在驢奶的情況類似,比較小眾、分散,沒有大品牌。驢產業想要獲得規模化發展,也需要十余年的發展才行。”
驢產品獨領風騷
談起驢產品,不得不提起“遍地開花”的河間驢肉火燒店。非遺驢肉火燒制作技藝傳承人、河北瀛韻留香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海濤說,很多人因為喜歡吃驢肉火燒,而走上了開店這條路。“有一位來自青縣的朋友女兒在河間上學,他因而有機會來到河間,在這里吃了幾次驢肉火燒,大贊好吃,回去就索性開起了驢肉火燒店。”
驢產業欣欣向榮的景象也出現在其他驢產品中。以驢奶為例,在會場,記者看到與會者紛紛向內蒙古驢哥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子強咨詢問題,希望與公司達成合作。
李子強告訴記者,近年來,隨著大家養生觀念的逐步增強,尤其在我國南方地區,保健意識更為強烈,驢奶銷量持續走高。
此外,驢皮價格隨著阿膠市場的逐步恢復而回升。幾年前,阿膠市場存在部分商家以牛皮充當驢皮、添加非法添加劑等問題,隨著國家加大監管力度、查獲問題阿膠,阿膠產業重獲消費者信任,價值逐步提升,助力驢產業吸引力逐漸增強。
智能養殖事半功倍
盡管我國驢養殖仍處于起步階段,一些企業仍向集約化、規模化養殖作出了積極探索。
以亞洲單體規模最大的生態種驢育種場——內蒙古草原御驢科技牧業有限公司為例,該企業總存欄量4000余頭,通過科學養殖、營養調控、精細化標準管理,逐步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集約化目標,為育種擴繁奠定堅實基礎。
數智化在驢產業中發揮著巨大作用,極大提高驢產品的生產效率。在內蒙古驢哥乳業有限公司,記者看到生產線上工人正對奶進行分類和檢測。據了解,依托各種智能設備,該公司在去年建成了年產500噸超高壓滅菌鮮驢奶、300噸驢酸奶、50噸凍干驢奶粉三條生產線,成為生產出“內蒙古第一杯驢奶”的企業。
然而,驢養殖層面的智能化應用仍然遠遠不足。專注于養殖場智能化管理設計的北京歷源金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姜振宇說:“有些驢場年實際繁殖率只有20%左右,而有些驢場能達到85%,二者之間差距高達60%多,運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才能幫助管理相對落后的驢場提升養殖水平。”
此外,關于如何形成規模化養殖,王長法表示:“追求規模化不應盲目,需要考慮實際情況,養殖用地的規模影響著驢產業規模化發展,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地區都建議發展規模化養殖。內蒙古、新疆等地廣人稀的地區,資金充裕的企業可以發展規模化養殖,如果缺乏資金的中小散戶,采取散養的方式即可。而對于用地缺乏的地區如河北,提高集約化水平會是更好的選擇。”(本文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