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驢“馱”起鄉村致富夢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近年來,河南省林州市積極引導農民轉變思想,從散戶養殖到合作社統一管養,充分調動群眾發展特色養殖的積極性,培育地方特色養殖產業,不斷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任村鎮盤山村的肉驢養殖就是其中的標桿。
俗話說“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驢肉素以其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高而著稱。沿著斜坡走進任村鎮盤山村養驢廠,飼草成垛堆放、紅墻藍頂的棚舍成排。棚里通體烏黑、體格高大、體形勻稱的肉驢正悠然自得地咀嚼草料。盤山村養驢歷史由來已久,合作社改變了過去的傳統養殖及供銷模式,把發展壯大養殖產業與促進群眾增收致富緊密結合,不斷提升毛驢附加值,帶動村民利用特色養殖產業走上增收致富路。
“毛驢養殖成本低、價值高、市場潛力大,不僅適合家養,也適合規模養殖。毛驢全身都是寶,帶皮驢肉口感好、營養價值高,驢蹄筋等可以單獨售賣。我們村以前每家都養毛驢,大家有這方面技術,但個體養殖品質不等、品種雜亂,還缺乏銷售渠道。成立合作社后,我們引進西門塔爾牛、烏頭驢和三粉驢統一管理,統一銷售。”任村鎮盤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彭海明說。
盤山村坡地較多,當地群眾種植玉米較多。毛驢養殖把秸稈變廢為寶,還節省了飼料費用,也解決了因焚燒秸稈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
“我們通過向合作社賣秸稈、農副產品等,一年能多1萬余元的收入。”任村鎮盤山村村民岳建明說。
“毛驢相比其他牲畜疾病少,養殖成本低。我們養了近100頭毛驢,今年賣了20頭,收入10多萬元,經濟效益非常好。”任村鎮盤山養殖廠負責人岳伏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