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為“肥” 鹿鄉村的綠色發展新路
踏入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鹿鄉鎮鹿鄉村集體鹿場,耳邊傳來陣陣“呦呦”的鹿鳴聲,一排排寬敞明亮的鹿舍錯落有致,梅花鹿三五成群,在鹿舍里悠閑地散步覓食。它們栗紅色的絨毛上點綴著梅花形狀的白色斑點,溫順可愛的模樣讓人不禁駐足觀賞,心生喜愛。
養殖場周邊環繞著大片耕地,在這里,養殖產生的糞污被賦予了新的使命——農作物的天然肥料。通過科學的方法將糞污輸送到耕地中,實現資源化利用,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肥料。這種“糞便還田”的循環農業模式,不僅有效解決了糞污處理問題,還促進了農作物的健康生長,為農業綠色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實現了種養結合的雙贏局面。
畜禽養殖過程中產生的廢水與糞污,若未經妥善處理,會對環境構成威脅。然而,通過合理的利用手段,這些廢棄物非但不會損害生態環境,反而能夠推動農業生產綠色發展。近年來,村里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開展了梅花鹿養殖污染治理活動。
鹿鄉村黨總支書記張平在談及村內的污染治理模式時表示,該村主要采取種養結合的方式對糞污進行消納利用。“梅花鹿是雜食性動物,我們堅持原生態喂養的原則,不依賴飼料,而是選擇玉米秸稈、牧草等天然食材。”張平說,今年,集體鹿場的梅花鹿數量已達到150多頭。這些梅花鹿產生的糞便和尿液經過發酵處理后,被轉化為優質的有機肥料。
目前,鹿鄉村的梅花鹿養殖規模已相當可觀,總數超過1.6萬頭。張平書記興奮地介紹說,按照每頭梅花鹿日產糞便1.5公斤的標準計算,全村每天產生的糞便量高達2.4萬公斤。鹿鄉村因場施策,為每個養殖場量身定制了污染還田治理措施。這種有機肥料不僅提高了土壤的肥力,還使收獲的玉米品質得到了一定提升,一舉兩得!
編輯:薛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