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場、驢場、蟲場‘三場聯動’:“新農人”干好“興農事”
“我們現在提出并加速建立農場、驢場、蟲場‘三場聯動’模式,在降本、提質、品牌三個方面實現突破,向生態循環閉環圈生產邁進。”
8月20日,“齊魯鄉村之星”、山東省鄉村振興“百名優秀女農人”——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青源家庭農場總經理張青說。
青源家庭農場,位于東阿縣牛角店鎮,北臨濟聊一級公路,南臨黃河森林公園。自2003年購買拖拉機、農機具為本村及周邊村民提供農機技術服務開始,張青在為農服務的路上就再也沒有停止過。 小時候的張青,吃了很多苦,她看到農民的不易,決心做出改變。2003年,張青開始為本村及周邊村民提供農機技術服務,經過幾年的滾動發展,張青的農業機械規模不斷擴大,擁有各種型號的收割機、拖拉機、打藥機、無人機、秸稈粉碎機、重工鏟車、旋耕機等30余臺(套)。
張青無微不至的服務得到了鄉親們的認可。在村民們的支持下,2005年開始,張青流轉了1200畝土地。“我們采用生態循環智慧化技術,1200畝地可實現1800畝的價值。”張青說。 張青介紹,多年的實踐證明,種養結合是種植與養殖協同發展、優勢互補的好模式。農場購置青儲機,充分利用農場及周邊群眾的種植秸稈,進行加工、青儲發酵后成為飼料,在增加農戶收入的同時,也解決了秸稈焚燒污染問題。畜禽糞便作為肥料對土壤進行修復,增加了土地的有機質,提高了糧食的產量和質量,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2021年12月,張青參加山東農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的培訓班,認識了山東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的劉玉升教授,在聽了劉玉升教授“蟲振農業、蟲振經濟”的課程后,張青非常激動,她認為,劉玉升教授研究的課題對解決自己農場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用廢棄物養殖環保昆蟲,經過昆蟲過腹產生的蟲砂作為有機肥料,這種三結合模式,既減少了化肥、農藥的用量,還提高了作物的品質。”張青決定在農場推廣“以蟲治蟲”新型農業種植模式,減少農藥使用量。2022年9月,張青投資新建了溫室大棚,利用農場廢棄物養殖昆蟲,用昆蟲的蟲砂改良土壤。2024年6月,“劉玉升教授農場實驗室”在青源家庭農場掛牌,形成了秸稈養驢、驢糞養蟲、蟲砂養土的生態養殖新模式。
張青表示,下一步,農場要繼續走好糧食種植規?;穆纷樱^續提升經營水平和科學種植水平,通過種植業、養殖業和轉化產業,保護生物多樣性,實現循環利用,把農場打造成為“四物資源互動、種養轉三結合”生態循環模式示范農場。(本文有刪節)
編輯:薛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