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養殖黃粉蟲,強過打工百倍!
2013年3月,雅安市以農業科技園為依托,采取“區校合作”的模式建立了全市首個大學生創業園,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
暑假里,呂明基去了樂山、自貢、成都、綿陽等地,考察黃粉蟲養殖情況,調查黃粉蟲市場銷售行情,還學習了養殖大戶的經營模式。呂明基是川農大森林資源保護與游憩(生態旅游)專業學生,他有著宏大的志向,想在養蟲的基礎上進行生態產業鏈養殖,在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將其做成生態農家樂,將黃粉蟲養殖過程作為參觀項目提供給游客,最終將黃粉蟲養殖打造成一個生態品牌。
在探索中尋求創業。
在一次實驗課上,呂明基吃了老師油炸的蟲子,感覺味道不錯。他想,也許蟲養殖會是一個很有前景的行業。此后,他便經常去學院的黃粉蟲養殖實驗室學習,請教老師關于黃粉蟲養殖技術方面的問題,并開始試養。在調查了雅安和成都的市場情況后,呂明基和朋友一起成立了一個蟲養殖基地。
雅安市以農業科技園為依托,采取“區校合作”的模式建立了全市首個大學生創業園,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呂明基獲得這個消息后,他決定入駐創業園,將黃粉蟲養殖做大,找了7個朋友組成創業團隊。
在老師的技術支持和牽線搭橋下,呂明基將自己做駕校代理時賺的錢作為本金,再向父母借了1500元,開始了他的黃粉蟲養殖。
在養殖初期,他們遇到了許多技術上的問題。由于飼養方法不當,沒有控制好黃粉蟲繁殖成長的溫度,死了許多蟲子。“撿了兩天的死蟲,撿得我好心痛啊。”呂明基把死了的黃粉蟲帶回學校請教老師,調查黃粉蟲的死亡原因,研究養殖的方法。一個月后,通過人工改變環境條件,他們成功地掌握了黃粉蟲養殖技術。
呂明基介紹,在創業過程中,老師給了他們很大的支持。由于園區離學校有些距離,他們通常隔天去一次。“我學的專業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專業,在老師的幫助下,創業基本上不會為我的課業增加負擔。”
“現在我們一個月能賺2500元左右。”呂明基說,現在他們還屬于小規模養殖,沒有自己運送黃粉蟲的條件。他想在大四的時候申請大學生創業貸款,形成自己的銷售渠道。
呂明基對黃粉蟲的市場前景充滿了信心。黃粉蟲能進行深加工后出口,也可以作為生態養殖的基礎,還可以在成都成立一個養殖公司,開發部分工作室租給城市里的孩子,滿足他們對養殖的好奇心。
11支團隊30余人參與園區創業
3月初,雨城區委、區政府和川農大聯合創辦了雅安市大學生創業園,全園規劃占地400余畝,為促進100名高校畢業生實現創業打下了基礎。
據雨城區創業園區工作人員李昆介紹,現在創業園區已入園11支團隊,創業大學生30余人,主要來自川農大、四川民族學院、雅職院等高校,創業項目包括電子軟件類、高科技育苗種植、小動物養殖等。
雨城區團區委副書記鐘雪琴說,在政府對大學生創業的大力支持下,大學生現在的創業熱情很高,作為相關部門,一定會從硬件和軟件方面給予他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