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特禽養殖業存在的問題
從我國特禽養殖業發展現狀來看,充滿著朝氣蓬勃的生機和活力,發展前景更為廣闊。但目前,我國特禽業尚存在著底氣不足,未能形成產業化;經營秩序,未能導入穩定可控軌道;開發時斷時續,時冷時熱,沒有持續穩定的貨源,產品加工滯后,同時還存在飼養標準,種性標準,市場尚欠成熟等系列問題。
1、亟待飼養標準
到目前為止,我國特禽的飼料營養研究甚少,不少特禽尚未制訂出飼養標準,也缺乏專用的特禽全價配合飼料及專用添加劑。在特禽生產實踐中,大多參考國外的飼養標準和多以飼喂肉雞、蛋雞、或肉鴨、蛋鴨的配合飼料和使用普通家禽添加劑,致使特禽普遍生產力、肉質風味下降和種質的嚴重退化。同時,長期以來,我國特禽養殖沒有幾家是名符其實的特禽種禽場,幾乎現業特禽場家都沒有建立起種禽群系譜,分辨不出品種與品變種,父母代與商品代,沒有種和非種之分,誰都可以把所養殖的特禽作為種來銷售。即使持有“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的場家,也是徒有虛名的。致使我國特禽種源混亂殘缺,嚴重影響特禽產量提高和養殖效益。
2.炒種行騙現象嚴重
長期以來,主導我國特禽開發的始終是一些炒種場家,給人印象是炒賣風盛行,誠信度低。一些特禽養殖公司、場、戶為追求高額利潤,則利用我國特禽行業機制尚不健全的空子和利用人們急于“盼富求富”、“脫貧致富”的心態,采取放種賒款、押金放種、免費供種、出口假訂單、發布虛假廣告,簽訂高價回收合同等手段,誘使養殖戶高價購買種禽,一旦錢財騙到手不是想盡種種辦法拒絕回收,就是攜款逃之夭夭,害得廣大養殖戶血本無歸,甚至傾家蕩產,飽嘗了失敗的苦楚,并造成生產的過剩,嚴重阻礙了我國特禽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3.產業化水平低
持續20年的特禽開發未能給我國特禽業帶來任何產業化的改觀。時至今日,我國各地特禽養殖一般規模較小,分散獨立經營,各自為政,沒有區域性聯系,抗風險能力差,未能形成有利生產、經營、加工、銷售相互依存,利弊共擔的有機體,產品依賴小販收購,缺乏參與大市場的競爭能力。有些品種雖具備了產業化生產的條件,但由于沒有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造成品種退化,肉質變性,品質低劣,產品上不了檔次,在市場上失去了競爭的優勢。同時,由于缺乏龍頭帶動和整體明確開發戰略,既不能形成競爭力,又無競爭價格優勢、品種優勢、產品未能聯合進入市場;不能抵御起伏不定的市場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