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特養】走出特種野豬養殖賺錢的幾個誤區
特種野豬是近年來在養殖行業不景氣的大氣候下持續走俏的一個新品種,在市場上極為暢銷,每公斤售價30~40元,而且供不應求。另外,由于野豬長期生存于自然界,其抗病力和成活率都比家豬高,野豬養殖風險較家豬小,因此,特種野豬養殖比較賺錢,它已成為眾多投資者的首選品種。但是,現在一些沒有接受正規養殖培訓的特種野豬養殖戶,在飼養特種野豬方面存在以下誤區:
1.斷奶過早
許多農戶在養殖野豬時,為了使其早配種及讓仔豬提早上市,人為地提前斷乳。由于野豬的乳腺不發達,泌乳量小,放乳時間短,過早斷奶容易導致仔豬個體小,體質較弱,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胃腸功能較差,易引起疾病。飼養實踐證明,野豬仔以45天斷乳為好。
2.飼料不合理
特種野豬天生耐粗飼,喜食青草、青菜等青綠飼料,而且食量小。人工飼養時青綠飼料占70%,1天僅需喂2餐。而有些農戶飼養野豬時全部飼喂全價飼料,致使野豬因過肥而不發情。雖然采取增加運動量、限飼等方法能使母豬恢復正常發情,但發情時間一般要推遲幾個月,既耽誤了時間,又浪費了飼料,增加了成本。
3.不注重防疫和衛生消毒
許多特種野豬養殖戶不重視使用疫苗,或者免疫方法不規范、不科學。
另外,一些特種野豬養殖戶的衛生防疫觀念淡薄,而且極少采取消毒措施。其實,消毒是預防疾病最簡單、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應該每5天對豬舍進行1次清洗、消毒,并在養殖場門口、生產區門口與豬舍門口設立三重消毒池,人員進出都必須消毒和更換工作服。
特種野豬的排泄物較多(www.cyoNe.com.cn/),容易造成細菌和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如果能保持豬舍衛生,就能最大程度地減少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杜絕疾病的傳播。但是,目前大部分養殖場衛生差,污水橫流,臭氣熏天,蚊蠅多,極易造成疾病的流行和暴發,影響養殖效益。
4.不注重技術學習和培訓
目前,一些特種野豬養殖戶在引種時沒有經過正規的專業培訓,導致在養殖過程中出現許多問題,從而影響養殖效益。另外,在養殖時不注重技術學習,不及時觀察野豬的精神狀態、吃食量、飲水量、活動情況和大小便的變化,使出現的問題無法及時得到解決。由于技術和管理的差異,導致養殖特種野豬的繁殖率、成活率、生長速度及經濟效益也相差許多。
5.不注重豬種質量
一些特種野豬引種戶因貪圖方便與便宜,或被一些不法廠家蒙騙,引進一些僅含純種野豬血緣12.5%~25%的特種野豬,其外觀、品質已與家豬相差無幾,而且抗病力、耐粗飼和瘦肉率都差,這樣,就無法取得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