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養殖需把七關
一、環境關:就是看所饋養的特種動物能否適應當地的氣候條件。適宜的氣候條件對特種動物而言可最大限度地降低飼養成本、提高動物的免疫能力;反之,利用人造環境不僅使飼養成本加大,而且使動物的抗病能力下降,增大了養殖風險。
二、飼料關:特種動物飼料一般比較好解決,但如果采用節約式的生物鏈飼養方式效果會更好。比如,利用特禽糞便繁殖蠅蛆,以蠅蛆反哺禽類;利用鷓鴣拋的殘料養土元、黃粉蟲,以土元、黃粉蟲喂蝎子,形成特種動物飼養的良性循環。這樣既節約了成本,又能達到飼養的目的。
三、行情關:特種養殖在我國已發展了幾十年,有些項目已走上了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化之路。但有些項目還不成熟,仍有些場家和個人為賺錢黑了心,以高價回收作幌子,騙取養殖戶的血汗錢。所以,養殖戶在選擇項目時,一定要對所選選擇項目的前景、市場需求量、加工能力做詳細調查,避免盲目上馬。
四、銷路關:忽視對特養動物深加工的研究,常導致產銷脫節。養殖戶在飼養前應對供種場家的規模、加工能力、銷售能力進行了解,不要貪圖暴利,被高價回收所騙,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
五、引種關:目前,國內畜牧業行情普遍低迷,但特種動物養殖卻“以稀為貴”,獨領風騷,給人們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經濟效益。于是,有些人抓住養殖戶急切致富的心理,利用假種坑人,致使許多養殖戶上當受騙,從而阻礙了特養業健康穩步的發展。所以,養殖戶在引種時應到有信譽的單位引種、學習。
六、技術關:特種動物飼養技術并不像養雞、養豬那樣規范成熟,飼養時養殖戶除了應參考有關飼養技術外,還必須踏踏實實地摸索研究,逐步掌握其飼養技術。
七、規模關:“規模出效益”,這是特養業的經驗之談。所以小規模養殖的特養戶在資金、技術、銷路都較穩妥之后宜擴大規模。但初次涉足特養業者,切勿盲目擴大規模,否則會因資金、技術等原因導致養殖失敗,造成經濟損失。
河北正中試驗中學 白雪晗
河北省畜牧良種工作站 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