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最值得養殖的項目—養驢
據國家畜牧統計年鑒顯示,我國驢存欄量已由上世紀90年代的1100萬頭,下滑到目前600萬頭,并且還在以每年約30萬頭的數量下降。而目前約有100多家企業加入阿膠戰團,這直接導致驢皮供不應求,價格大幅上漲。2010年每張驢皮不足100元,2014年已突破1000元。
目標:每斤阿膠=50兩白銀?
東阿阿膠再度被提價傳聞擊中。有消息稱,公司計劃近期上調出廠價,幅度在20%左右。
盡管公司內部人士對此予以否認,但市場預期在驢皮供應緊張、養驢產業化尚早的情況下,東阿阿膠必將繼續在漲價路上一路向前。不過,提價戰略正遭遇越來越多的質疑。
目標每斤6000塊
近日,一則消息在市場流傳:由于目前零售價高于出廠價逾30%,且庫存很低,東阿阿膠計劃近期上調出廠價,幅度在20%左右。一方面,目前阿膠塊出廠價與終端零售價每斤相差約700多元,差額過大,渠道銷售占據過高利潤。另一方面,由于進入進補旺季,阿膠塊庫存很低。
“這是從哪出來的消息,我們并沒有接到通知,零售價與出廠價保持一定的價差,是正常的。”《金證券》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公司證券部,內部人士如此作答。
對此,記者接觸的滬上券商研究員不以為然,“無論公司承認或者否認,可以預見,2015年公司不會停止漲價的腳步。”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從2010年起,東阿阿膠對阿膠塊進行了將近10輪的提價。2014年9月,公司即宣布提高阿膠塊出廠價53%,零售價相應調整。至此,阿膠塊的出廠價和零售價分別攀至1266元/斤和1989元/斤,相比2010年年初累計漲價幅度近5倍。
與此同時,2014年8月公司還提高復方阿膠漿最高零售價不超過53%,近些年阿膠漿累計漲幅也近1倍。在歷年公告中,“驢皮資源日趨緊張,導致原料收購價格不斷上漲”是東阿阿膠漲價的不二理由。
據國家畜牧統計年鑒顯示,我國驢存欄量已由上世紀90年代的1100萬頭,下滑到目前600萬頭,并且還在以每年約30萬頭的數量下降。而目前約有100多家企業加入阿膠戰團,這直接導致驢皮供不應求,價格大幅上漲。2010年每張驢皮不足100元,2014年已突破1000元。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7月份,東阿阿膠總裁秦玉峰曾公開宣稱,東阿阿膠膠塊的目標價格是回到明末清初時期的價位,也就是每斤50兩白銀,折算成現在便是6000元左右的定價。
“黔驢技窮”
讓公司股東如鯁在喉的是,“東阿的說法是產品供不應求,只是驢皮供應不上。但公司早在2002年就開始探索養驢產業發展模式,到現在十多年過去了,仍然是‘只聽養驢不見驢皮’。問公司目前自建基地到底能提供多少驢皮,公司總是避而不談。”一位江蘇股東對《金證券》記者表示。
“整個行業‘黔驢技窮’,公司除了漲價,還有什么辦法?”該股東直言。
重構驢模式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在2014年的中報里,東阿阿膠只是簡單提及,“在山東、新疆、內蒙古、遼寧、甘肅等省建立原料基地,在國外多個國家建立采購網絡,確保公司可持續發展。”“毛驢目前還不是經濟動物,我們只是建立示范基地,帶動農戶積極性,不可能大包大攬地去養驢。”公司內部人士對《金證券》記者稱。
東阿阿膠方面介紹,公司目前建立的養驢基地為示范性養殖場,以示范帶動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大戶為主。養驢基地分兩部分:一部分是良種驢育種、驢的繁育和飼養技術開發與應用;一部分是探討設施養驢業,從圈舍、品種、飼料、飼養管理方面實現標準化,穩定和提高養殖效益,為今后產業化發展探索模式。
在公司看來,多年努力實際已有回報。據了解,雖然毛驢存欄總量近三年以每年3%的速度下降,但局部區域有所回升。養驢收益逐年提高,經過市場調研,每頭驢的價值比去年提升700-1000元,帶動了有傳統養驢習慣的地區的養殖積極性。加上一些地方政府出臺扶持政策,比如內蒙古養基礎母驢第一年補貼1500元,第二年補貼2000元。山東聊城5年內拿出資金,打造15萬頭規模驢,其中養300頭以上的補貼10萬、600頭以上的補貼20萬、1000頭以上的補貼30萬。
引起社會關注的是,今年1月份秦玉峰在山東省“兩會”上提交議案,考慮到毛驢這一物種在我國已經瀕臨滅絕,提議讓毛驢同牛羊等一樣享有大型家畜扶持政策,納入草畜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