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讓特種養殖直面消費者
大學生借力電商賣山雞,半年賺10萬元;重慶老漢網銷山雞,月賣300只……傳統的特種養殖一旦搭上互聯網,就如風箏乘風而去,一發不可收拾。
商貿領域與互聯網融合的歷史相對較長,電子商務業務伴隨著我國互聯網行業一同發展壯大,目前仍處于快速發展、轉型升級的階段,發展前景廣闊。但特種養殖產品受制于自身的特殊性,無法像衣帽、五金等商品一樣包裝、傳遞,因此很少有人將特種養殖產品與互聯網聯系在一起,匡旭、向道全卻勇于嘗試,通過網絡平臺推銷自己的產品,利用互聯網的放大效應很好地解決了特種養殖的銷路問題,邁出了特種養殖“互聯網+”的第一步。
每一個傳統行業都孕育著“互聯網+”的機會,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強調互聯網與各傳統產業進行跨界深度融合。特種養殖行業在尋找“互聯網+”的過程中,首先必須敢于同互聯網進行融合,既要考慮行業產品本身的特殊性,同時又要尋求拓展之路。匡旭借助網店電商實現當日配送,打破了傳統市場購買的套路,雖然有些客戶因為路途太遠,無法實現,但還是充分運用網店、微信等開辟了特種養殖的互聯網之路。
細看兩人的成功之處,他們不只是將互聯網當作一個銷售平臺,而是將“互聯網+”的思維貫穿于特種養殖之中。比如有些養殖戶會在養殖場安裝攝像頭,客戶可通過網絡直播視頻查看動物的生活情況和飲食等,對其過程進行全程監督。這就是“互聯網+”的核心——用戶思維,通過和顧客建立直接聯系,了解顧客具體特征,進而為細分客戶群體精準開發差異化、個性化產品,這才是特種養殖“互聯網+”成功的關鍵所在。
特種養殖“互聯網+”之路打破了原有產業邊界,必然會面臨一些新的問題,這就要求特種行業的從業者通過不斷學習,研判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新商業模式出現可能帶來的競爭風險,提高依托互聯網的全方位創新能力,在順應“互聯網+”的進程中搶占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