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土元特色養殖 打通增收致富新門路
土元俗稱土鱉蟲、簸箕蟲,因其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成蟲的市場價值較高,在全國各地都有養殖,但在北辰區還屬于新鮮事物。而養殖戶趙書祥大膽嘗試,依靠養殖土元走上了致富路。
走進趙書祥的養殖大棚,一個個標準化的養殖池整齊地排列在兩邊,池子里鋪著一層用沙土、木屑做成的“床墊”,趙書祥養殖的4000萬只土元就住在這里。趙書祥說,自己第一次產生養殖土元的想法,是一次偶然看到一檔電視節目里,介紹原來自己眼中平淡無奇的土鱉蟲竟然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后來,他經過到北京、河北等地取經學習,逐漸掌握了養殖的技巧。
養殖戶趙書祥:“首先第一個就是控制溫度,把溫度控制好了,養土鱉蟲就是25到30度之間比較適應,另外還要濕度控制好了,室內的濕度控制在50%、60左右,而且這種東西喂也比較簡單,什么都吃,菜葉子都可以喂。”
目前,趙書祥的土元養殖還屬于實驗摸索階段,重點在育種繁殖、養殖方式上進行嘗試,雖然并沒有大批量銷售成蟲,但依然獲得了很多的訂單。
養殖戶趙書祥:“藥材公司或比較大的中醫醫院,都是做藥材,能夠入藥,現在市場也比較好,像我今年養的一年(效益)大約在20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