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繁南育 深度開發 提供產銷保障
東阿阿膠對原料的選擇非常講究,只選用整張優質驢皮,在驢皮采購上做了大量努力目前取得一些成果,但要解決驢皮短缺問題,必須讓養驢的人有盼頭,從源頭解決問題。
2014年9月,東阿阿膠集團總裁秦玉峰在山東省東阿縣肉驢產業推進會上對致力于構建驢產業生態系統信心滿滿:“2002年至今,從山東省無棣縣國家良種驢繁育基地收購開始,我們就在探尋養驢行業的發展模式,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教訓。結合公司在內蒙古巴林左旗的養驢模式,在本地發展養驢業采用‘北方繁殖、南方育肥’的養殖模式切實可行。”推行“北繁南育”養殖模式,計劃在5年內全市肉驢存欄量突破100萬頭有據可考。作為先鋒力量,秦玉峰曾率領考察團到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原料基地,走訪了農戶、小型規模養殖戶、大型規模化養殖戶,深刻地體會到農民發展養驢業的熱情。東阿阿膠經過十多年的探索,在驢產業發展上已探索出一些經驗,現在基本成熟,“北繁南育”的發展模式越來越清晰。根據東阿阿膠發展戰略,將布局兩個“百萬頭”黑毛驢產業項目,一個在東阿阿膠所在地聊城市,第二個在蒙東遼西地區。蒙東遼西地區主要包括赤峰市、通遼市、阜新市、朝陽市四個市,該區域有養殖毛驢的傳統習慣,毛驢存欄量大,為農牧結合區,飼草飼料資源豐富,飼養成本低。東阿阿膠近期考察了京津沙源地工程所在地,擬定在此地建立一個巨型可供交易、儲存、周轉的交易市場,以滿足聊城本地驢源需求。當地地方政府與公司已經初步達成協議,將G303線大通道附近1400余畝土地供東阿阿膠使用,用以解決聊城本地發展驢產業驢源的燃眉之急。
構建驢產業的生態系統是一個龐大工程,上游建設是根本之源。據國家畜牧統計年鑒顯示,驢存欄量已由上世紀90年代的1100萬頭,下滑到目前的600萬頭,五大國家級優良品種德州驢、關中驢、廣靈驢、新疆驢、沁陽驢的數量萎縮嚴重,瀕臨絕種。為了涵養上游產業鏈建設,東阿阿膠正在積極向政府申請將驢養殖納入到“菜籃子工程”,并積極爭取省農業產業扶持基金來扶持毛驢養殖產業發展。同養牛、養羊、養豬等養殖業一樣,讓驢養殖享受同樣的補貼及激勵政策。通過積極爭取政策扶持,真正有效推動全社會毛驢養殖的積極性,推動驢產業的良性發展。
肉驢產業深度開發是驢產業生態系統的重大課題。東阿阿膠以黑毛驢研究院為研究主體,推進政、產、學、研、農、工、商、服務8位一體模式。前端以良種繁育、提高受孕率等技術研發及驢產業相關產品開展工作;中端以按循環開發、增值開發,即肉、奶、血、尿、骨等產品深度開發;市場開發以品牌塑造、銷售網絡、銷售隊伍三大工程建設為主導。
在毛驢養殖過程中,活體循環的開發還可以創造更大的效益。把毛驢當藥材來養殖,對驢奶、孕驢血、孕驢尿、驢肉等進行循環開發,將是東阿阿膠布局的“藍海”戰略,下一步東阿阿膠將主打肉脯產品的開發,目前已注冊完成“黑驢王子”品牌。在以后的驢產業發展中,將著重推廣“東阿黑毛驢”的品牌,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不僅如此,正在設計建設中的以中國驢文化博物館為代表的大型游樂場,與阿膠養生文化苑、中國阿膠博物館、阿膠生物科技產業園在內的工業旅游項目,將共同拉動聊城的工業旅游,帶動經濟發展。
構建驢產業生態系統,深度開發驢產業,不僅為養殖戶提供了產銷保障,還將是東阿阿膠延長產業鏈的又一個重要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