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企業+農戶 有效抵御市場風險
雖然今年兔業整體行情不佳,但四川省一部分養殖戶的利益還是有保障的,因為這些養殖戶在龍頭公司的帶動下,有效抵御了市場風險。
“羅江模式”獲得認可
為幫助養殖戶規避市場風險,做大做強獺兔產業,羅江依托龍頭企業啟動相關的養殖項目,成功探索出了“企業+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六統一”的養殖服務,和“五心聚農”的服務模式,在今年的兔業產能過剩危機中,成功幫助養殖戶減少了風險沖擊。
羅江縣略坪鎮建國村,由四川金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打造的標準化養殖小區里,數萬只獺兔正悠閑地在兔舍里吃著飼料,紅紅的眼睛、雪白的絨毛,憨態可掬。村民鐘光俊告訴筆者,幾年前,他與金富公司合作,采用“六統一”模式在家門口養起了兔子。在公司的帶動下,養殖戶有效規避了市場風險,收益也日漸上漲。
“‘六統一’運作模式,即由龍頭企業統一圈舍、統一供種、統一飼料、統一技術、統一防疫、統一收購,不僅規范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關系,而且確保實現優質獺兔標準化養殖。例如,標準化圈舍能夠給獺兔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降低其死亡率,提高飼料轉化率。”羅江縣畜牧食品局副局長李先全解釋道。
同時,羅江縣兔產業還推出了“五心聚農”模式:公司讓利農戶,體現“愛心”;政府補貼農戶,表達“關心”;銀行提供貸款惠農,注入“暖心”;保險公司提供保險,有了“定心”;科技特派員駐場24小時全天候服務,保姆“貼心”,該模式獲得國家獸醫協會獎勵。
特色模式各地開花
不僅是羅江,近年來通過龍頭企業帶動,擴大養殖基地,統一技術管理,四川省各地涌現出了特色鮮明的兔業發展模式。
滎經縣通過“六個一”即“專家大院+龍頭企業+科研繁育中心+專業合作社組織+品牌+商標”的產業化生產經營模式,促進了兔產業發展。
在儀隴縣,“政府+加工企業+種兔場+金融機構+專合組織+養兔農戶”的六方合作模式為獺兔產業提供了強大支撐,尤其是金融機構和風險基金的介入,讓儀隴兔業走出了融資困境,有效抵御了市場風險。此外,當地加工龍頭企業還與養殖戶簽訂收購合同,保護價收購;種兔場為養殖戶提供種兔和技術服務;專合組織每年都會就近組織農戶參加技術培訓;兔農則嚴格實行訂單養殖。享受了一條龍服務后,養兔戶紛紛擴大飼養規模,千只戶、萬只場不斷涌現。
在樂山市,“哈哥模式”已成為當地肉兔現代產業化經營典范。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哈哥公司依托強大的產業鏈,按照“公司+科技+協會+基地+農戶+金融”、“支部+協會,扶持貧困戶”等模式,形成了產加銷一體化的兔產業化經營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