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養殖戶2.7萬元買孔雀 養5個月不生蛋
養殖戶心煩:
買來的孔雀5個月不下蛋
27歲的小鄭在兩年前就萌生了回家鄉溧水養殖孔雀的想法,這些年他在做銷售工作的同時,就非常留意關于孔雀養殖的知識。他告訴揚子晚報記者,網上關于養殖孔雀的文字介紹和視頻他下載了很多,一有時間就學習。
今年年初,小鄭終于決定辭去銷售工作專心養殖孔雀,因為考慮到孔雀對環境的適應要求很強,他在經過一番比選之后,最終選擇了在同城另外區的一家珍禽養殖場購買孔雀。在今年5月份,他一共花了27000元在溧水的這家養殖場購買了12只孔雀,其中三只公的、九只母的。按照他的計劃,買來的孔雀在生蛋后孵出小孔雀,由此慢慢擴大自己孔雀養殖的規模。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讓小鄭感到有些沮喪,因為原本買來想生蛋的孔雀卻遲遲沒有動靜。小鄭說,當時他買孔雀的時候還特意跟養殖場的工作人員提出,自己買回的孔雀需要能下蛋的。當時業務員也信誓旦旦地表示,給他挑選的孔雀都是已經養育兩年以上,它們均已成年,只要度過應急適應期就能很快下蛋。
如今讓小鄭有些后悔的是,由于關于何時下蛋的承諾條款并沒有寫進文字合同中,因此如今在與該養殖場的維權中遭遇難度。
養殖場委屈:
珍禽孔雀能否下蛋太復雜
昨天當揚子晚報記者將小鄭的煩惱告知孔雀銷售方、南京這家養殖場的陳老板時,這位飼養珍禽20多年的老養殖戶也有委屈。
陳老板說,孔雀之所以叫做珍禽,就是因為它的養殖繁殖非常困難,尤其對于新手而言,并不是買回孔雀后就能夠養好它們的。他舉例說,孔雀對于氣候、周圍環境特別敏感,以繁殖為例,孔雀每年的產蛋數量最多在20枚,而有的孔雀一年就只有幾枚,而且如果飼養不當或是受到驚嚇,有的蛋就是無精蛋,根本就無法孵出小孔雀。
他舉例說,自己曾經養過野化來的鴛鴦,這些小家伙在他的養殖場就是不產蛋,可最后解剖鴛鴦發現,它的肚子里面全是蛋,后來他才知道,鴛鴦只能在野生自然環境中生蛋。孔雀的養殖也有類似的要求,因此小鄭買回去的孔雀不生蛋的原因非常復雜,而作為養殖場而言,能給你提供可以下蛋的孔雀,但是并不能保證在新的環境下一定可以孵出小孔雀。
記者介入:
養殖場將給予輔導
小鄭向所在轄區的洪藍工商所尋求援助,工商人員在調查后表示,由于小鄭沒有與養殖場達成關于何時下蛋的文字承諾,因此以購買了不下蛋的孔雀為理由,向養殖場要求賠償的訴求并不成立。
昨天揚子晚報記者在與陳老板的溝通中希望他幫助小鄭,陳老板表示,他將會把自己的養殖經驗與小陳分享,早日幫助小陳的孔雀能夠生蛋,同時也將在明年開春的時候再送幾只孔雀給小鄭,幫助他完成自己的創業夢,也提醒其他創業者購買孔雀要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