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諾不再抓白鷺農家樂老板今日申請補償
80元一只,即可活殺現吃野生白鷺,農家樂老板辯稱是因為自己的魚塘受白鷺所害,每天要損失上百斤魚苗。9月20日,華西都市報獨家報道此事后,引起了愛鳥人士的關注,其中廣漢的“白鷺哥”甚至愿意每年補償這家農家樂老板7000元,以換取人和白鷺的和諧相處(本報連續報道)。
建防護網,還是直接每年補償7000元?9月21日,“白鷺哥”廖全福首次與農家樂老板葉興權隔空通話,在電話中,得知是廖私人出錢,葉興權有些不好意思:“以后再也不抓白鷺了。”
按照計劃,葉興權將在今日前往龍泉驛森林公安接受處罰,并準備按正規程序向柏合鎮政府申請補償。同時,因為野味一般未經檢疫,有的甚至帶有寄生蟲等風險,成都食藥監部門提醒市民不要食用,并表示將嚴查野味上餐桌的現象。
》新聞回放
80元一只白鷺成了招牌菜
成都一農家樂招攬客人的招牌菜中有一道特殊的野味:白鷺,客人花80元就可以點一只現場宰殺,可用來燒、鹵、煸、燉。據其員工說,去年他們抓了200多只白鷺。17日,接到市民舉報后,當地森林公安對這家農家樂進行了查處。
市民曹先生說,他點了籠子里的一只小白鷺,廚師現場把白鷺殺了。等飯菜上桌的間隙,曹先生上網查閱了相關法律,發現白鷺屬于國家“三有保護動物”,不能捕殺和上餐桌。記者多次到這家農家樂暗訪,曹先生所說情況屬實。店主葉興權說,客人喜歡現場點殺活白鷺。
魚苗作餌老板用鉤釣白鷺
白鷺是從哪兒來的呢?葉興權指著農家樂旁邊的魚塘說:“在那邊釣的。”葉興權說,他們只在三更半夜下鉤,一是因為晚上白鷺警惕性低,另外一個原因是避人耳目。
13日晚8點左右,葉興權開始下鉤,記者也跟著同去。他沿著魚塘的護基,每隔10米左右,用魚鉤勾住魚苗的尾巴,直接扔到水面上。他還不時向記者介紹抓捕白鷺的經驗。16日晚上,葉興權再次下鉤,第二天早上6點,終于有了收獲,“鉤死一個,跑了一個。”
老板叫屈白鷺叼魚損失大
17日,龍泉驛區森林公安的執法人員接到群眾舉報后,前往這家農家樂進行調查。面對執法人員,農家樂老板葉興權和員工一再辯解,抓白鷺是因為白鷺吃了魚塘里的魚苗。執法人員經過清查,現場共繳獲21只白鷺,3只活的、18只冷凍的,活白鷺被當場放生。
執法人員介紹,查獲的白鷺屬于白鷺品種中最常見的小白鷺,是“三有”保護動物,警方將根據調查情況,對農家樂進行處罰。
此事經過本報獨家報道后,廣漢的愛鳥人士廖全福欲每年補償7000元,希望葉興權以后別再捕殺白鷺。對此,葉興權表示接受。
>>>首次對話
“白鷺哥”支招:可考慮建防護網
農家樂老板今日接受處罰
9月21日下午5點過,廖全福與葉興權首次進行了通話。了解了葉興權的難處后,廖全福提出兩種方案:一是每年補償7000元,二是看能不能建一個防護網。“只能去看了,商量后再定。”廖全福說,通話中,得知是私人出錢,葉興權有些不好意思。
事實上,作出這個決定后,廖全福的部分朋友和女兒并不理解他的做法,“全國有那么多地方的白鷺需要保護,你幫得過來嗎?”廖全福則回答:“我又不抽煙、不喝酒,這點錢還拿得出來。”
而與廖全福通話10來分鐘后,葉興權也有些觸動,“主要是一家人靠這塊魚塘吃飯,不管咋說,以后再也不抓白鷺了。”葉興權決定在今天前往龍泉驛森林公安接受處罰,并正式向當地鎮政府申請補償。
此外,葉興權說,此事已引起當地村上重視,二河村的村委書記在實地了解后,已將情況匯報到了鎮上。
>>>最新進展
成都市食藥監部門
將嚴查野味上餐桌現象
“真正的野味,一般沒有經過檢疫,這是不允許上到餐桌的。”21日,成都市食藥監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國慶大假臨近,一些出行的游客認為野味比較有營養,喜歡在景區附近尋找野味,一些偏遠的農家樂就此嗅到了商機,打著野味的招牌吸引游客。
然而,很多人私自將捕殺來的野味進行加工、售賣,這已涉嫌觸犯《食品安全法》和《動物防疫法》。一旦查實,將視具體情況追究其責任,情節嚴重者,甚至將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責。
成都市美食文化產業協會會長彭小平告訴記者,經營野味是需要辦理很多手續,成都很少。“即便是號稱野味,也基本上是人工養殖的。”彭小平說,與真正野生動物不一樣,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會打疫苗,端上餐桌前也會進行檢疫。
成都市食藥監部門表示將嚴查野味上餐桌的現象,如市民發現有餐飲店、農家樂有私自將野味上桌的情況,歡迎撥打食品藥品投訴舉報熱線12331進行舉報。
>>>記者調查
家禽上桌過“五關”成都鮮見野味餐館
野生動物被偷偷端上餐桌,成都的餐館有無類似情況發生呢?21日下午,記者走訪了多家經營山珍的餐館,均未發現有野生動物售賣。
在雙橋子附近一家以燉品為主的餐館內,該店老板稱以土雞為主,“都是農戶養的,且都經過了檢疫,才能端上餐桌。”
成都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人也表示,就一般的家禽而言,在被端上餐桌前,從養殖場到市場、屠宰場、商鋪,一般要經過五道檢疫關。
成都市美食文化產業協會會長彭小平還說,為保證食品安全,成都市美食文化產業協會曾呼吁餐館不要偷偷售賣野生動物,不要售賣來路不明的野菜、野味。
>>>延伸閱讀
烹食野生動物容易感染疾病
不少人認為野味有營養價值,但專業人士并不這樣認為。
中華醫學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曾提醒,野生動物傳播病毒的危險性極高。成都市林業局野保處的相關負責人也告訴記者,事實上,野味和人工飼養的野生動物不同,一般未注射過疫苗,也沒有經過檢疫,一旦食用,可能存在一些不可控的潛在風險。“有些是連高溫都殺不死的,風險很大。”
同時,很多野生動物是某些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的中間宿主,一旦進入人體后,會引起嚴重的疾病。野生動物與人的共患性疾病有100多種,一旦野生動物身上帶有這些病毒,肉又沒有煮熟,人吃下去后很容易感染上述疾病。
>>>相關新聞
4名兒童烤癩蛤蟆吃致1死3住院
今年1月14日,海南儋州市發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四名孩子捉到一只蟾蜍(俗稱癩蛤蟆),并把其烤來分來吃,導致這四名孩子全部中毒,不幸的是一名僅1歲半的孩子搶救無效身亡,另外三名孩子經搶救現已基本脫離生命危險。
負責救治的醫生說,蟾蜍的腮腺和皮膚腺能分泌毒素,能直接影響心臟,對消化道及中樞神經產生嚴重損害。癥狀表現為頭暈、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嚴重的會出現昏迷,呼吸、循環衰竭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