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野豬:養在深山待人識
越過一個又一個的山坡,轉過一座又一座的山頭。出市區向北行駛100多公里,經過兩個小時的顛簸,記者日前來到愛輝區新生鄉刺爾濱河玉生養殖基地。
站在遠處山坡上望去,一排簡易的木制房舍掩映在云霧、密林中,恍惚間,有群肥碩體壯、耳尖直立的“小精靈”安居于此。走近房舍,原本在林間河邊悠閑散步、嬉戲打滾兒的“精靈”們突然警覺起來,亮出獠牙,虎視眈眈,提醒著造訪者這不是你想象中的可愛“精靈”,而是闖入了野豬的“地盤”。
新生鄂倫春族鄉是國家級生態鄉鎮,天然的林區、開闊的草場、甘甜的山泉水,為野豬提供了優越生長環境。“鄂倫春人養殖的野豬是綠色的”。談到野豬,寡言少語的養殖基地管理員王師傅打開了話匣子,野豬除了吃松果、刨草根外,不時還要喂些鹽和自己磨制的玉米粉,豬舍衛生和環境消毒至關重要,最大限度保證野豬的品質。養殖基地老板娘張寶紅說:“今年精選了適合野豬食用的玉米品種,試驗種植了一公頃,自己動手生產的原料用著心里踏實。”
“我在市區開了鄂倫春族風味餐館,野豬肉質鮮嫩、野味濃郁、營養豐富,成了店里招牌,游客進店就可嘗到鄂家特色美食。”張寶紅說,目前,養殖場野豬存欄200余頭,以個人及“農家樂”購買居多,待銷路進一步打開,將著手成立合作社,擴大養殖規模,引導周邊農戶參與。今后,不僅搞野豬養殖、餐飲,供游客及企業家觀光學習,還將開展野豬肉分割、包裝業務,直銷全國各地以及出口俄羅斯,最終形成集養殖、觀光、餐飲和特色產品加工為一體的產業鏈。
在不久前落幕的首屆中俄博覽會上,張寶紅與沈陽市海產品進出口生產廠采購負責人達成了意向協議,先在沈陽的大超市試水,再談合作事宜。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繁榮黑河邊貿旅游明星城”,黑河市出臺了《加快推進對俄經貿合作創新發展與轉型升級實施方案》等,愛輝區也進行了“繁榮邊貿旅游明星城”先導區的嘗試與探索……新生鄉鄉長吳學英說,隨著旅游開發和基礎設施的完善,新生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帶領群眾致富,實現可持續發展,是鄉黨委、鄉政府不斷思考的問題。新生的野豬養殖分散,沒有形成合力,我們正著手推動養殖向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眼下,還在積極接洽銷售商,包括出口俄羅斯,希望可以搭乘“對俄貿易轉型升級”這輛“快車”,讓新生的野豬走出刺爾濱、邁向更廣闊的市場,我們期待慧眼識“豬”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