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送養殖技術 鵪鶉養殖搞起“外包合作”
石家莊強宇養殖有限公司位于元氏縣張掖村村東,總經理郭杰搞起了“外包合作”,把孵化的鵪鶉苗和一體化養殖技術輸送出去,提供給那些有意從事特種養殖的農戶或農業公司。郭杰表示,“農戶除了廠房按照規定的標準建好,飼料配比、幼苗運輸、防疫協調等其他事兒就都不用管了”。
在元氏縣張掖村村東,有一處白墻灰裙青瓦的建筑。院墻內,假山、廊橋,池塘、竹林,還有綠油油的瓜果蔬菜鋪了一地。初次到訪,很容易誤解為這是一處種植觀光園項目。
“這是我們新建的散養肉鵪鶉場地,你看有林有蔭涼,有水有蟲,就是讓它們在里面耍哩。”石家莊強宇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杰介紹,這片散養地足夠寬闊,超過4000平方米。
院墻一側,是4棟整齊劃一的現代養殖廠房。據了解,強宇養殖有限公司總占地26畝,靠著多年耕耘,公司已建成4個現代化廠房,包括2個標準化養殖室、1個孵化室以及1個肉鵪鶉養殖室。廠區集全自動鵪鶉養殖、孵化與深加工產業項目于一身,年可供鵪鶉幼苗150萬尾,成年鵪鶉40萬尾,肉鵪鶉20萬只。
鵪鶉體形和小雞類似,頭小、嘴細。這種禽類的脂肪、膽固醇含量較低,且容易消化吸收;鵪鶉蛋中富含磷脂、蛋氨酸等,營養價值豐富。不過,企業擔心的是,隨著孵化產能越來越大,養殖成本會不斷升高。郭杰說,“蛋鵪鶉一樣需要打針防疫,我們養殖規模太大,光這一項就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今年春節后,企業開始謀求“外包養殖”的發展路子。目前,強宇養殖有限公司把孵化的鵪鶉苗和一體化養殖技術輸送出去,提供給那些有意從事特種養殖的農戶或農業公司。郭杰表示,“農戶除了廠房按照規定的標準建好,飼料配比、幼苗運輸、防疫協調等其他事兒就都不用管了”。
記者趕到該公司時,恰好遇到前來取經的張家口赤誠縣農民張春輝。老張想搞點特種養殖,但是又擔心自己沒經驗管理不好。“鵪鶉生性怕冷也怕熱,雛期溫度一定要在39℃左右;暗淡的光照能讓鵪鶉群保持安靜,飼料轉化率就高了。”工人王彥肖現場傳授的不少心得,讓老張心里踏實了。
如今,強宇養殖有限公司已跟不少農民簽了合作協議。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可以選擇買苗,公司搞技術支持、負責收回鵪鶉蛋;其他農民可以跟公司直接簽訂委托訂單,由公司提供飼料、幼苗,銷售收入按比例分成,目前已有各地30多名大戶干起了“外包”。
降低了自養蛋鵪鶉的規模,逐步擴大肉鵪鶉的飼養比例,成為該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把鵪鶉從籠里撒到大自然中,長得更結實抗病,肉質也好,還可以讓市民們來觀光,搞農事體驗”。郭杰介紹,月底就將在散養場地投放2萬只鵪鶉,逐漸再擴大投養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