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加快布局中國桑蠶產業基地打造深加產業集群
地處我國西部的廣西針對金融危機使國際市場絲綢產品需求大幅度減少的實際,加快引進東部資本、設備和人力資源,乘勢而上創建絲綢織造創業園區,構建絲綢深加工產業集群,旨在打造中國最大的桑蠶產業基地。
絲綢是我國的傳統產業,有著幾千年的文明歷史。從古到今,絲綢在人民生活中始終是一種高貴、品味的象征。絲綢產品的終端消費者是有著傳統需求市場的日本、歐洲、印度、韓國等國際和國內中產階級以上的消費群體。目前中國的絲綢產品原料性商品蠶絲產量已占到世界總產量的75%以上。隨著商務部“東桑西移”工程的實施,特別是近年來廣西桑蠶業得到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而發展迅速,2006年、2007年廣西桑園總面積分別達到180萬畝和202萬畝,產繭量為18.57萬噸和20.52萬噸,蠶繭產量高居全國第一位。廣西的繭絲產量已占到全國近三分之一,但目前廣西生產的產品僅停留在絲綢產業的上游部分——繭絲初加工,桑蠶產業化和占據高端市場成為廣西新一輪發展的共識。
據廣西壯族自治區經濟貿易委員會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廣西“東桑西移”的桑蠶種養和繭絲加工主要分布在宜州、鹿寨和蒙山三地。其中蒙山縣桑繭產業發展速度較快,2008年蒙山縣桑蠶生產已覆蓋全縣所有9個鄉鎮78個村,涉及3萬多農戶近15萬人口,全縣桑園面積達到7.5萬畝,繭絲產品銷售收入達4.2億元。
2009年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機影響,國際絲綢傳統消費市場疲軟,導致國內蠶絲生產企業出口嚴重萎縮,我國東部出口導向型的絲綢企業面臨嚴重困難,許多絲綢企業因此面臨轉產或轉行,作為絲綢產品上游的蠶絲生產也受到沖擊,廣西桑蠶產業重要基地的宜州、鹿寨、和蒙山遭遇蠶絲生產銷售瓶頸。針對這種情況,廣西鼓勵當地蠶絲生產企業“不減產、不減員、不減薪”的同時,緊抓“東桑西移”產業政策調整機遇,按照廣西桑蠶產業“十一五”規劃目標(重點在桂西、桂中、桂東建設優質桑蠶繭生產基地,培育一批工農一體的繭絲綢龍頭企業,同時大力發展繅絲、織綢、印染、服裝等產業),加快實施桑蠶產業發展,在蒙山縣古家坪工業集中區規劃建設大型繭絲綢深加工創業園,規劃用地603畝,形成年產5400萬米真絲綢面料生產能力。
前來蒙山參與繭絲綢深加工創業園投資的浙江天中山絲綢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建仁介紹說,該創業園建成后,將成為廣西乃至中國繭絲綢行業中生產規模最大、綜合能力最強、產業鏈最長的企業之一。不僅能有效地促進廣西桑蠶產業的健康穩步發展,成為“東桑西移”產業政策實施的典范,而且還能擴大內需、緩解就業壓力,幫助各族群眾增產增收。
輸入: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