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種泥鰍,一條雌泥鰍年賺七百多
“今年,在縣科技局的支持下,我們突破了泥鰍人工繁殖關鍵技術,目前已繁殖泥鰍苗600萬尾,銷售320萬尾,加上銷售商品泥鰍收入,預計今年收入達到20多萬元。”8月4日,宜賓縣王場鄉漁業養殖協會會長肖昌友樂呵呵地告訴筆者。
肖昌友算了一個細賬:1條優質雌泥鰍一年能繁殖4次,1次產卵和孵化泥鰍苗1萬尾,市場價每萬尾200元,賣泥鰍苗收入800元,減去1條雌泥鰍養殖費用10元,每條純收入790元。不過,關鍵還是技術問題。長期以來,泥鰍產品主要靠人工從稻田、溪河等水域捕撈,由于過渡捕撈,天然資源遭到嚴重破壞,產量逐年下降,市場供不應求,泥鰍價格達到14元/斤。宜賓縣科技局將泥鰍人工繁殖項目作為今年該縣實施特色經濟魚類養殖工程重點支持項目,選派2名科技特派員給予技術支撐,并與宜賓種魚場以及市、縣專家建立合作平臺。王場鄉漁業協會養殖戶肖昌友和肖昌錫在科技特派員指導下,自費收集了400多尾泥鰍種魚,于4月17日進行了泥鰍人工催產繁殖試驗,突破了泥鰍人工繁殖關鍵技術。
據了解,肖昌友建有標準化養殖示范場40畝,其中包括1個1畝的泥鰍繁殖池。200多尾泥鰍種魚今年已繁殖泥鰍苗600萬尾,銷售泥鰍苗320萬尾,收入6.4萬元,預計年繁殖泥鰍苗1200萬尾,加上出售商品泥鰍收入,預計全年銷售收入達20萬元以上。
“下一步我將在高場、孔灘、泥南等周邊鄉鎮建標準化商品泥鰍養殖示范點,帶動周邊養殖戶搞好泥鰍養殖。”肖昌友說。 肖素春 陽 明
輸入: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