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特種動物養殖形勢分析(二)
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特種動物養殖形勢分析(二)
本刊 靳國慶
三、特禽類養殖:市場較穩定,種源需培育
總體來說,我國的特禽養殖業發展較早,發展比較成熟的有肉鴿、鵪鶉、鷓鴣、鴕鳥等,相對來說,大雁、孔雀、山雞等規模較小。
1、肉鴿養殖:
我國已成為國際上肉鴿生產和消費大國,肉鴿養殖區域分布比較廣,華南、華東、中原和華北都有相當規模的養殖?! ≡谌怿濔B殖業的發展過程中,也面臨一些階段性問題。生產上,必須要加快品種改良的步伐;消費上,多元化開發功能性產品,擴大消費市場;產業組織方面,企業間仍需要加強聯合,打造集群產業鏈,共同開發市場?! √胤N養殖信息網認為,北方的封閉式飼養管理,導致了慢性疾病多發,50%鴿場發病率高,特別是營養達不到需求,導致了小鴿子死亡率高。因此,在養殖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防治,不要以為種鴿能夠生產,就聽之任之,否則容易導致品種退化、質量低。
2、鴕鳥養殖:
鴕鳥肉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低能量、口感鮮嫩的優質紅肉,是人類理想的健康食品。鴕鳥皮具有柔軟、堅韌、透氣性好以及其毛根形成的美麗圖案等特點,是制作高檔服裝、服飾、皮鞋、箱包的優質原料。 鴕鳥的主要利潤點在肉、皮和蛋上。相比較鴕鳥肉的質量、營養價值均要高過牛肉,而大眾對鴕鳥肉的食用價值認識還比較淺。鴕鳥行業作為一個市場銷售仍不成熟的特養產業,建議廣大農民在養殖鴕鳥時,應該與誠信、實力兼備的龍頭企業聯合,有效降低銷售風險,充分發揮低成本的優勢。
3、鷓鴣等養殖:
鷓鴣鮮美無比,價格又便宜,倍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據有關資料顯示,全國年需求量約2億只,但目前全國產量只有5000萬只,只有市場需求量的四分之一。鷓鴣的銷售市場比較穩定,河北的保定、滄州地區養殖和銷售形勢不錯?! ∑渌T如鵪鶉、山雞、貴妃雞等現在市場表現也不錯??傮w來說,這兩年特禽發展比較穩定,市場面也在不斷擴大。
四、昆蟲:技術需改進,市場待開發
現在昆蟲養殖逐漸成為熱點,從事養殖的企業較多。特種養殖信息網認為,有些問題需要注意,那就是市場銷路。昆蟲大多是藥用、食用或者飼料用,跟其他品種結合養殖為最佳。
至于水產養殖和寵物類養殖,因為不是特種養殖信息網的關注重點,我們也是擇機討論。
特種動物養殖存在的主要問題
總的來說,近些年來大多數特養品種發展比較穩健,養殖規模、消費市場不斷擴大,社會對特種動物產品及特種動物養殖行業的認知程度也在不斷提高。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作為新興起的行業,特養業發展也存在諸多問題。
一、種源品質較低
以水貂為例,我國目前都是從國外引進種源,幾年之后品種退化嚴重,國內又缺少種源培育基地,結果導致皮張質量不高,難以和進口皮張競爭。
二、疫病防制較差
俗話說,“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搞養殖,不僅僅承擔價格波動的市場風險,更要承擔在養殖過程中各種疾病帶來的損失甚至是養殖場的“滅頂之災”。由于養殖觀念落后、飼養管理不規范、防疫意識淡漠等原因,不僅給養殖場帶來了經濟上的損失,更重要的是影響了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科研力量比較薄弱
這一點是我們這個行業最尷尬的一個環節。在發展較好的特養品種里,如毛皮動物、驢、鹿、肉鴿等,從事科研的專家學者較多,但大多數是從研究家畜、家禽“轉行”過來的;而從事像野豬、特禽、昆蟲等方面研究的人,是少而又少,在一線能夠指導生產的,則更是鳳毛麟角了。
四、產品品質標準不健全
經過多年的發展,一些比較成熟的品種有了地方標準或是行業通用標準,而對于大多數特養品種來說,標準是沒有、或者是不健全的,這導致了很多產品難以交易,甚至讓一些低端產品擾亂了市場。
五、市場開發力度小
特種動物養殖業涵蓋領域十分寬泛,但大部分品種都是由養殖戶零散養殖,這些養殖戶大都重養殖、輕市場開發。同時由于能夠及時供應市場的商品數量少,養殖戶的資金又是十分有限,難于對市場進行有效地開發。
六、組織化程度較低
在多年對特種動物養殖行業的調查中,特種養殖信息網發現,凡是發展比較好的特養品種,諸如毛皮動物、鴕鳥、鹿、驢、肉鴿、兔、蜜蜂等品種,其組織化程度都是比較高的。而對于特禽、昆蟲、野豬等品種,則是很差。
作為關注特種動物養殖行業20年之久的中國特種養殖信息網,舉辦的專業品種會議、特博會曾經都是特養行業里的品牌盛會,為同品種、不同品種企業之間的交流架起了橋梁,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只留下《特種養殖》刊物和“特種養殖”公眾號為行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