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立潮頭 一路高“鴿” —訪廣西南寧市永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第烈
王第烈,畢業于廣西大學,中共黨員,“乳鴿黑肚皮病”命名者 、“鴿包被多聯免疫球蛋白”研發者 、“鴿用多聯組織滅活苗”研發者 、“親嘴藥”和“種鴿高產套餐”配方師,聚焦和專注種鴿高產營養、鴿病診療賽道16年,為廣西肉鴿行業協會副會長兼副秘書長。
本刊:王總您好!請您向讀者簡要介紹一下公司情況。
王第烈:廣西南寧市永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專注肉鴿領域的技術型研發和銷售的公司,先后榮獲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肉鴿行業杰出貢獻獎獲得企業、2018年度全國商品交易市場系統文明誠信經營示范商戶、華南鴿業協同發展聯盟核心單位、2023年度全國商品交易市場系統最具影響力領軍人物等榮譽,致力于將“鴿之家”打造成肉鴿領域標桿品牌。公司秉承“技術至上、客戶為本”的經營理念,重技術,憑良心,全心全意為全國各地的合作伙伴提供最佳的肉鴿生產技術解決方案,客戶遍布全國21個省、市、自治區。
本刊:對當前的肉鴿產業發展狀況,大家都有不同的見解。您在深耕行業多年,實戰經驗豐富,對于目前肉鴿行業的瓶頸問題有什么見解?
王第烈:鴿,作為第四禽,發展快慢與市場行情成正比,我認為目前肉鴿行業的瓶頸問題如下:
一、育種后勁乏力
目前小型鴿場有鴿就是種,商品鴿和種鴿不分;一些大中型鴿場缺乏保種、育種意識和專門人才,造成品種混雜、近親繁殖嚴重、品種退化嚴重,種鴿生產潛力得不到正常發揮,生產力下降較快。行業缺乏比較成熟的保種育種體系和機制,同樣導致了行業發展后力不足,持續、穩定性較差。
二、日糧配方參差不齊,生產潛力得不到充分發揮
肉鴿養殖雖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對肉鴿的各種營養需求量的研究還沒有像雞、鴨等家禽那樣普遍和深透,由于沒有國家相關標準參照,各生產鴿料的公司只能憑臨床經驗推薦配方,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種鴿生產潛力的正常發揮和鴿場經濟效益的提高。
三、鴿病威脅依然存在
養鴿是為了賺錢,解決好鴿病才有出路。除疫情因素以外,南方鴿場虧損的主因是鴿病;北方鴿場虧損的主因是天冷和鴿病,這正是我們廣西南寧市永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6年來只聚焦鴿病診療賽道的緣故。與此同時推廣健康養鴿、減抗養鴿、禁用原粉等違禁產品、科學高效的飼養管理作業指導書等等工作有待加強宣位,盡可能減少不同場、不同地區產量的差異。
四、乳鴿市場需求增長幅度有限,發展后勁不足
目前乳鴿去向主要是鮮活銷售、食品加工如預制菜、留作種用。乳鴿的消費主要在上海、廣東、港澳及東南亞地區等大中城市。有些地方乳鴿的消費還形不成氣候,如廣西乳鴿主要是外銷為主,乳鴿價格長期偏低,對許多省份乃至全國市場乳鴿銷售都有沖擊。
舉一個例子,在廣西,如肉鴿所有從業單位(料企、鴿企和場、藥企、籠具企、經銷商)的社會資源與農業農村廳、商務廳、文化和旅游廳等政府資源,廣西烹調行業協會、廣西肉鴿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聯動起來,連續幾年都舉辦廣西肉鴿美食大賽,每年都拿出一定的鴿子產品供廣西肉鴿美食文化節免費贈送市民品嘗活動使用,長此以往推廣,打開廣西本地肉鴿美食指日可待。期待著大家合力做好“政府搭臺, 企業唱戲” 這篇好而大的文章。
本刊:您對肉鴿養殖場(戶)有什么建議?
王第烈:飼養適銷對路的品種;滿足飼養鴿種所需的優質營養福利;提供良好的環境;找好技術靠山,組合季節、鴿場常見常發病特點提前做好鴿病防控。不論市場行情好壞,對肉鴿養殖戶來說,養好鴿都是最重要的,根據自身實際制定營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