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沙凝聚亦成塔 ---北方鴿業發展現狀簡析與思考
肉鴿產業在我國發展已有三十余年,發展勢頭迅猛,出現以鴿代雞、肉鴿被譽為“第四家禽”等現象,國內消費需求增長以及肉鴿產業的發展要求都成為北方肉鴿業發展的強勁動力。然而,近年來我國北方肉鴿產業發展仍存在諸多問題。
一、京津冀魯豫鴿業現狀分析
河北種鴿存欄量超過250萬對,養殖基礎較好,在全國的排名比較靠前。近年來河北肉鴿養殖發展迅猛,幾年前阜平硒鴿實業落戶河北,不僅帶來了生產性能良好的天翔1號種鴿,還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模式。目前阜平種鴿存欄量達到70萬對,并且已建成全國最大的種鴿繁育基地和肉鴿養殖基地,形成了繁殖、育肥、屠宰、深加工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河北寧達飼料有限公司以鴿糧生產為基礎,投資興建了存欄4萬對的肉鴿養殖基地,也極大地推動了河北肉鴿養殖的快速發展。另外石家莊周圍養殖戶較多,主要集中在藁城、無極、辛集、晉州、欒城、寧晉等地,還有衡水、滄州、唐山等地存欄量都不少。
河南和山東種鴿存欄量均達到了200萬對,并且呈現產銷兩旺的局面。主要以河南天成鴿業、河南天明鴿業、山東華寶鴿業養殖基地等大型鴿場為主,帶動周邊肉鴿行業的發展。河南集中養殖區主要分布在平頂山、商丘等地,山東則以濟寧、菏澤、聊城等地為主。
北京和天津肉鴿養殖的歷史也不短。由于背靠京津兩大消費市場,當地的肉鴿養殖發展一直不錯。然而由于地域較小等原因,產量不多,它主要是靠各個地方供過去的。
曾多年組織肉鴿行業會議的特種養殖信息網總監靳國慶介紹,與廣東、上海等地的規模化養殖模式相比,北方的肉鴿養殖模式是“小規模、大群體”,在河北、河南、山東等地分布較廣,從業人數眾多,但是養殖水平偏低,市場開發程度不高。但是近幾年隨著“孫大廚”等一批餐飲企業和“脆皮乳鴿”、烤鴿子大量使用肉鴿,北方本地市場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
二、北方肉鴿行業主要存在問題
(一)對于北方鴿業整體宣傳力度不夠
雖然部分媒體對北方肉鴿做了一定的宣傳工作,但總體上看力度不夠。北方肉鴿行業的宣傳比較零散,并未大范圍統籌做好宣傳推廣工作,社會大眾對北方肉鴿行業認知度較低,并且導致政府對肉鴿行業的專注度較低,影響了肉鴿行業的整體發展。
(二)小規模養殖戶交流意識淡薄
我們在組織第九屆肉鴿行業交流研討會的前期調研過程中發現,由于北方養鴿散戶居多,大多數養殖戶參會意識非常淡薄,僅僅是自己小圈子里的經驗交流,沒有機會和意識走到更大的平臺參觀學習、交流互動。靳國慶表示,“只顧低頭拉車,不知抬頭看路”是北方大多數養殖戶普遍的心理,憑經驗養殖導致生產效益底下。而反觀一些大規模養殖企業更愿意參加行業會議,與行業專家、企業家交流,不斷提升自身企業的綜合實力。
(三)政策支持力度較小
當前國家層面政策對肉鴿行業的支持,僅限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育種企業的科研項目,下沉至種鴿場、加工廠、養殖場(戶)等主體的尚且沒有。省級及以下地方性政策,多為搭乘鄉村振興發展資金、現代農業發展資金、基本建設項目資金等,相較于其他畜禽品種,分配到鴿業的資金極少。而且部分地區鴿場主要都是農戶散養為主,規模小且分散,難以引起政府對本產業的重視。
(四)肉鴿產業規模化程度低
北方肉鴿養殖呈現出散戶較多的狀態,并且養殖區域劃分比較分散。據了解雖然京津冀以及河南、山東等地均有較大規模的龍頭企業,不過整體來看上萬對的養殖場數量較少,一些養殖戶養殖量存欄量在5000對以下的占80%以上。目前北方肉鴿養殖主要以農戶、小型企業為主,規模小、從業人員知識水平普遍偏低、專業水平較低。這種現狀既限制了生產效率提升,也不利于平均成本的下降,加劇了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制約了肉鴿產業發展速度。
(五)產業鏈不完整
在預制菜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北方肉鴿養殖戶還是注重于傳統的養殖,肉鴿產業目前還停留在一產水平,可以鏈接二、三產的肉鴿企業很少,肉鴿養殖規模化、肉鴿飼料、肉鴿深加工等一條龍的產業鏈沒有形成,產加銷環節聯接不緊密。僅有的龍頭企業、合作社等對分散的養殖場(戶)帶動作用尚顯不足,難以形成產業集聚效應,抗風險能力差。
三、北方肉鴿行業發展對策
(一)加強媒體的宣傳
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宣傳作用,增強北方鴿業散戶的凝聚力,從整體上提升北方鴿業的知名度。特種養殖信息網擁有專屬網站、公眾號、雜志等宣傳平臺,計劃以京津冀、山東、河南為主,分區域進行綜合報道,從而得到當地政府、社會大眾對北方鴿業的關注和認可。
(二)定期舉辦北方鴿業行業會議
特種養殖信息網在行業相關組織、行業專家和眾多特養企業的大力支下,至今已舉辦八屆鴿業大會。會議為行業專家、食品加工銷售企業與養殖企業提供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把行業會議開到養殖戶身邊,讓企業團結凝聚在一起,積極推動企業間的合作,共同維護行業集體品牌,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共同探討肉鴿行業發展的新思路、新途徑,強化產業鏈發展的粘性,共同推動北方肉鴿產業的健康發展。
(三)加強政企聯通,取得政府支持與帶動
肉鴿生產需要各級政府的引導和支持,而過去北方肉鴿生產處于自發狀態,農民憑一時興趣自己發展,存在盲目性,缺乏堅強的后盾,所以不能維持多久。近年來,隨著北方肉鴿業的大力發展,各地政府及農業部門也開始重視肉鴿這一新興產業。此時,北方肉鴿業主需要加強與當地政府的聯系,在政府的引導下,為肉鴿業謀求更好的發展空間。
(四)推動北方鴿業一體化發展
目前國內肉鴿行業已經有華南鴿業協同發展聯盟、長三角鴿業科技創新與協同推廣聯盟兩大聯盟組織,為推動京津冀、山東、河南等地鴿業協同發展,特種養殖信息網將聯合京津冀、河南、山東等地相關組織共同成立“北方鴿業聯席會議”,聯合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等單位開展肉、蛋鴿重大技術創新與協同推廣,養殖由小規模散養為主向規模化、標準化養殖發展,不斷提高規模化生產程度,解決限制北方鴿業發展的瓶頸性問題,以增強北方鴿業核心競爭力,推動鴿業“質量、產量、效益”協同提升,引領北方鴿業高質量健康發展。
(五)延伸產業鏈增大市場潛力
肉鴿產業營銷的盤子做多大,行業的規模就有可能做多大。目前,市場上以肉鴿為主的餐飲店和市場超市不多,肉鴿新產品的開發跟不上市場的需求。肉鴿養殖業不能搞封閉式的獨立生產經營方式,應根據現代化生產方式的要求,實行產、供、銷一體化的生產、經營的策略。通過做“強”一產,做“優”二產,做“活”三產,積極推進三產融合發展,做優做強北方肉鴿特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