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標發布,小眾乳粉市場面臨“洗牌”
近期,備受關注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乳粉和調制乳粉》(GB19644-2024)正式發布,將于2025年2月8日開始實施。這項新國標納入了牦牛乳粉、駝乳粉、驢乳粉、馬乳粉等特色奶畜乳粉,將引起小眾乳粉市場的“洗牌”,促進乳粉市場的規范發展,更好地保障消費者權益。
近年來,牦牛奶、驢奶、馬奶、駱駝奶等小眾乳業興起,滿足了不同人群的多元化消費需求,對提升國民健康水平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小眾乳粉市場存在一些亂象,一些生產者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會在產品中添加牛乳、乳清粉,甚至豆粉等成分。業內人士認為,雖然這種行為并不違規,但是導致了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現象,一些產品主要乳粉成分含量只有50%甚至更低,卻因售價便宜而更具競爭力。
為了進一步避免小眾乳粉市場存在的牛乳冒充現象,新國標還增加了乳粉和調制乳粉的標識要求。牛乳粉可標為“乳粉”或“奶粉”,而其他奶畜來源乳粉需注明奶畜品種,如“羊乳粉”或“羊奶粉”。調制牛乳粉可標識為“調制乳粉”或“調制奶粉”,其他奶畜為主要來源的調制乳粉應標識奶畜品種,如“調制羊乳粉”或“調制羊奶粉”。
“這對我們來說是個好消息。”內蒙古驢哥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子強說,自己的企業專門生產鮮驢奶、驢乳粉等驢乳制品,期待新國標的實施能夠凈化市場,淘汰劣質產品和市場上魚目混珠的企業,讓消費者看到更多優質產品,也讓踏踏實實規范生產的企業能夠獲得公平競爭環境。
新國標納入了小眾乳粉,不僅有利于終結乳粉市場的種種亂象、保障乳品質量安全,也將推動乳粉市場細分品類的規范發展,為小眾乳粉提供更大發展機遇。
各種奶畜乳粉營養成分存在一定差異,此前因缺乏針對性的營養標準,小眾乳粉發展受限。例如牦牛乳粉相對于牛乳粉,有更高的蛋白質、脂肪含量,適合對這些營養成分需求更高的人群,而驢乳粉的脂肪含量只有牛乳粉的1/10左右,適合牛奶過敏的幼兒、腸道較弱的人群等。在沒有國家標準的情況下,特色奶畜乳粉生產者只能按照企業標準、團體標準來生產,缺乏統一的規范。
業內人士強調,新國標的實施意味著企業必須按照更嚴標準來生產和銷售各類乳粉產品,確保食品安全、提升產品質量,同時需要加大研發力度,創新產品配方,以適應未來的更高要求。(本文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