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洪:行而不輟 未來可期
行而不輟 未來可期
——在2024北方驢產業鏈發展大會的致辭
中國畜牧業協會驢業分會秘書長
王春洪
(2024年8月18日)
尊敬的陳處長、鄭首席,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非常高興參加2024北方驢產業鏈發展大會,也非常感謝河北省毛皮產業協會、特養網組織此次會議。我謹代表中國畜牧業協會驢業分會對會議的成功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借此向大家學習的機會,我將圍繞會議主題,簡單談談自己對驢產業鏈發展的認識和感受。
驢產業是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探討驢產業發展方向和前景,離不開畜牧業整體大環境。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畜牧業在許多方面發生了深刻變化,2023年全國肉類總產、豬肉、羊肉、禽蛋產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位。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和高質量發展的步伐明顯加快,種業創新、規?;B殖、機械裝備應用、綠色健康養殖幾方面都成效顯著。同時,我國畜牧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除了傳統的用地、貸款、環保、防疫壓力外,還面臨著產能過剩越來越多,進口沖擊越來越大,生產成本越來越高,需求變化越來越快等新的挑戰。除驢、鹿、駱駝等特色產業發展相對穩定,各畜種都面臨階段性虧損。在此大背景下,各地政府相繼出臺政策,支持特色畜牧業發展。
我國養驢歷史悠久,但作為一個產業來推動,也就是幾年的事。近年來我國驢產業在轉型中發展,新型產業鏈條正在形成,阿膠、驢肉、驢奶被消費者不斷認可,需求也逐年擴大。阿膠作為我國中藥瑰寶,產值超過200億元;驢肉加工消費從遍地開花向品牌化、高端化轉變;經過幾年探索,驢奶企業盈利模式得到優化,去年驢業分會在新疆地區調研,幾家驢奶企業都實現盈利。規?;B殖、產品加工的標準不斷完善,分會在近3年完成20個團標制定工作,相關行標和地標也陸續發布十幾個;山東、河北等省市先后成立技術創新團隊,通過院校和企業共同努力,科技創新持續推進,飼養技術日漸完善,養殖效益有了比較可靠的技術保障。2023年東阿阿膠擬出資1600萬,征集了20個研發項目進行攻關。
這些年,驢產業也出現了一個特有現象,其他畜種沒有,就是產品有需求,但驢存欄數量在不斷減少。從20世紀90年代1100多萬頭減少到2015年不足400萬頭,年均下降30萬頭,目前還在下降,截止2022年底,全國存欄量約為173萬頭。第三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發現,24個品種的純種群體數量為23萬頭,其中能繁母驢15萬頭,種公驢1.7萬頭。存欄下降的客觀原因一是驢的役用功能被機械替代,這是大趨勢;二是在規模化、集約化過程中,人們普遍追求產皮產肉多的大型驢,小型驢被淘汰。80年代第一次普查時發現,小型驢占80%,大中型驢本身只有不足200萬頭,2005年第二次普查時東部小型驢基本上沒有了;三是產業鏈各環節銜接不緊,消費區與養殖區分離,養殖主要在內蒙、遼寧、新疆,而消費多在河北、山東,行業內全產業鏈企業也很少;四是驢皮過度依賴進口,影響到產業鏈前端養殖者收益;五是規?;B殖技術還不夠成熟;六是假驢肉擾亂正常市場秩序。
以上原因伴隨著政策變化和資本進出、部分規模場轉養,造成前幾年母驢數量銳減,雖然現階段役用轉商用基本完成,但養殖量恢復會很慢。
世界各個國家驢的存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使用是最好的保護,如果失去役用功能又不能轉型,20年內都會迅速下滑。中國畜牧業協會擬聯合檢驗檢疫協會和龍頭企業等單位,與中亞、南美等地區主要養驢國家探討“海外牧場”,在“國外”或“口岸”建養驢基地,合理利用國外資源,同時制定進口標準,提高門檻,控制數量。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愈加重視養生和食品安全,驢肉、驢奶、阿膠市場結構也在變化。河北、山東等驢肉主消費區在提質量、上檔次,遼寧、內蒙等主產區在向后端餐飲延伸,南方發達地區和大城市轉向高端化品牌化,驢產品總體需求還在增長。國產鮮驢肉和黑驢皮與市場需求相比有很大差距, 大約也就能提供20%-30%左右,所以活驢短缺局面會長期存在,價格會長期堅挺。
一個行業的發展不能依靠單個企業,而是需要多方共同行動,一要企業帶動,二要政府推動,三要科技驅動,四要文化助動,五是要市場拉動,六是要農民主動。最后受益的是農民。驢業發展取決于農民養殖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此我提幾點建議:一是要有一個較長遠規劃,驢養殖周期長,貴在堅持;二是行業內各主體要在政府指導下,做好種質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工作;三是建議企業適度規模經營,適當向前后延伸產業鏈,餐飲企業要更多關心養殖業;四是要適應新的消費趨勢,做好驢肉產品的精深加工,推進皮、肉、奶的綜合利用和差異化開發,增加附加值;加大企業品牌和區域品牌投入和培育;五是加強養殖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目前,企業普遍缺少有經驗管理人才,管理水平不高,很多企業沒有完整的養殖記錄。
河北既是消費大省,又是驢存欄較多的地區之一,在打造驢產業一體化發展鏈條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這次會議在這里召開非常有意義。驢產業的發展需要我們共同努力,以“踏實肯干、堅定執著”的毛驢精神推進我國驢產業發展!
(根據作者在2024北方驢產業鏈發展大會的發言整理,未經本人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