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舞鋼:探索“四個三”路徑 聚力打造“中國鴿都”城市名片
河南省舞鋼市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帶動,以助民增收為核心,圍繞鴿產業規模化、機械化、綠色化發展,探索“四個三”發展路徑,全力打造“規模領先、品質優秀、品牌響亮、核心掌控、鏈條健全、三產融合”的“中國鴿都”城市名片,先后建成全省首個國家級肉鴿養殖標準化示范基地、全省首批首家省級種鴿場,入選全國首批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創建名單。


天成鴿業建成國家級肉鴿養殖標準化示范基地
一、強化“三引領”,筑牢發展根基。
一是政策引領。成立鴿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出臺《鴿產業發展五年規劃》《支持鴿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關于強化農業產業特色戰略創建“中國鴿都”的實施意見》等規范文件,在產業擴規、用地保障、融資貼息、保險托底、品牌培育等方面給予支持,推動生產規模持續壯大、產業鏈條穩步延展,目前全市存欄肉鴿良種品系13個、核心種群30萬對、種鴿90萬對以上,出欄乳鴿1800萬只、鴿蛋900萬枚以上,鴿業年產值3.6億元。
二是龍頭引領。發揮武功鄉、棗林鎮兩大養殖基地龍頭效應,推行“龍頭企業+家庭農場”模式,探索建立“統一提供良種、統一提供養殖及疾病防控技術、統一提供飼料及配方、統一提供專用設備及配件、統一采用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管理標準、統一銷售”的“六統一”機制,以技術入股、技術指導、技術幫扶、產業帶動等形式,重點培育一批具備較強全程機械化服務能力的規模養殖場,鴿產業現已覆蓋全市10個鄉鎮(街道),形成以天成鴿業、物華天寶鴿業等22家企業和7家合作社為主體的產業矩陣。
三是服務引領。抽調農業部門業務骨干組建服務專班,完善畜禽養殖機械服務網絡,圍繞畜禽養殖機械使用管理、技術推廣、人員培訓、安全生產、作業指導、市場信息、維修檢測等內容,提供優質服務。通過舉辦集中培訓班、編發技術手冊、入戶宣傳和各類媒體宣傳推介,構建基層畜禽養殖機械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新技術、新機械的推廣應用,進一步提升全市機械化養殖水平。
二、攻關“三技術”,打造競爭優勢。
一是品種選育技術。實施鴿業良種振興計劃、肉鴿飼料營養工程,開展育種聯合攻關、畜禽遺傳改良行動,研究攻克“天成王鴿配套系選育與精準化育種體系構建”課題,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地方特色肉鴿新品種,“天成王鴿”系列種鴿被評為“世界十大名鴿”;“天成1號肉鴿”配套系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成為全省第1個自主培育的肉鴿新品種(配套系)。
二是標準養殖技術。自主研發管理程序規范的肉鴿自動化喂養系統,實現鴿舍自動飲水、自動喂料、自動清糞、自動調控光照、自動消毒調濕,搭配研發的現代化養鴿場管理技術程序,實現萬只種鴿僅需1人管理,引領了國內肉鴿養殖標準化、現代化發展方向,已獲評國家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國家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國家肉鴿養殖標準化示范區、中國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所肉鴿研究基地等眾多“國字號”科技產業榮譽。
三是生態循環技術。依托省級鴿業農業現代產業園,探索“綠色食品原料—畜禽養殖—鴿糞處理—綠色還田”循環模式,建成集綠色飼糧種植加工、種鴿繁育、乳鴿生產、屠宰深加工、冷庫儲存、鴿產品開發、技術咨詢服務、科技應用推廣、文化旅游觀光于一體的養殖基地,現有繁育、養殖、生產基地500畝,中草藥種植基地1800畝,創成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16.9萬畝,“種養+”生態循環綠色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標準養殖技術
三、完善“三平臺”,培育核心品牌。
一是搭建科技賦能平臺。以自主創新為核心、種業企業為主體,加強與科研院校“聯姻”,先后同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廣東省家禽研究所、河南農業大學等科研機構、行業協會、高等院校開展合作,獲批設立河南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做強科技創新實力,成功申請國家專利106項,主導和參與制定鴿業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6項,參編鴿業著作6部,榮獲省部級科技獎4項。
二是優化品牌培育平臺。將農產品地理標志創建融入品牌建設和鄉村振興,挖掘地方特色鴿品種資源,順利完成“舞鋼鵓鴿”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登記,申請使用“舞鋼鵓鴿”地理標志農產品區域品牌生產企業3家,成功登錄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鴿產品2個、綠色食品標志許可產品2個。
三是聯動產品推介平臺。依托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資源,線上借助電視、微博、抖音等各類媒體平臺,線下組織域內肉鴿產業企業參加全國性大型展會,全力宣傳推介舞鋼鴿產業產品,天成鴿業公司的鴿狀元牌“妙齡乳鴿”產品榮獲第二十二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暨第十五屆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金獎、河南鄭州國際現代農業博覽會金獎,有力推動鴿產業從量到質邁上新臺階、實現新跨越。


天成鴿業產品獲得第二十二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綠色食品A級產品榮譽
四、做實“三促進”,驅動提質增效。
一是“促散為聯”串起共富鏈。鼓勵支持獨資建設、托管運營、資產入股等多種發展方式,健全完善“特色產業+集體經濟+代養代管+聯戶帶農”“龍頭企業+合作社+困難戶”等利益聯結機制,著力促進域內肉鴿產業由“散、亂、小”傳統農業經營模式,向集約化、市場化、科技化、一體化現代農業經營模式轉變,有效帶動全市1.8萬余戶農戶發展肉鴿產業,成為147個行政村村集體經濟的重要支撐。
二是“促小接大”打造供應鏈。借助龍頭企業銷路、品牌及信用優勢,借力電商物流平臺、供銷合作社等線上線下銷售渠道,著力促進“小農戶”與“大市場”有效銜接、實時對接,現已與全國30多個省市客商、8000余家養殖戶建立合作共贏關系,為肉鴿產業“產銷兩旺”奠定基礎。
三是“促二聯三”深挖價值鏈。在做“強”一產的同時,與河南農大、河南城建學院等高校合作,研發脆皮烤乳鴿、醬鹵鴿、椒麻鴿、麻辣鴿雜等高附加值產品,著力做“優”二產;積極開發“和平鴿”“愛情鳥”等文創產品,深度發掘“鴿文化”、講好“鴿故事”,拓展特色主題文化體驗、農事體驗、休閑觀光等農旅項目供給,著力做“活”三產,年創社會效益6.78億元以上。
編輯:岳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