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蜂產業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 !

據統計,飼養一群(箱)蜂需要一次性投資400耀600元,主要包括蜂箱、工具及蜜蜂的投入,一般年份年收入可達400耀600元/群(箱),基本上能夠做到當年回本。養蜂產業不消耗資源,也不產生污染,具有單體投資少、見效快、可集中可分散、可流動的特點,又被稱為“空中畜牧業”。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綠色、營養的蜂產品成為深受人們歡迎的保健食品;中醫蜂療在醫療中具有獨特療效,受到了醫學界的高度重視和患者們的青睞。李瑞珍等預測,蜂產業將成為未來發展前景較為廣闊的行業之一。
基于此,2018年7耀9月,對河北省蜜蜂養殖較為集中的縣域、蜂產業企業、蜂產業管理機構進行了實地走訪調研,重點了解蜂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蜜蜂養殖戶的生產規模、技術水平,蜂產品的消費市場等,分析蜂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強化管理,完善制度,頂層設計先行,制度與科技支撐護航,精準扶貧與致富產業平穩落地的對策和建議,旨為蜂產業發展提供較有力的理論支持。
1河北省蜂產業的發展歷程與現狀
河北省地形地貌多樣,其中,山區面積達到12.33萬km2,占河北省國土總面積的65.68%。該省蜜源植物豐富,適宜發展養蜂業。20世紀20年代意大利蜂首先被引入河北省保定地區后,當地開辦了養蜂學校,培養了1批養蜂骨干;解放后,保定、邢臺、衡水等地區組建了縣、鄉、村三級養蜂場;改革開放后,養蜂管理機構從無到有,并且逐步健全與完善,各級蜂社團組織相繼成立,蜂產品流通與加工有了長足發展。自1998年開始河北省養蜂業逐漸進入發展滯緩期,其中2015年河北省蜂業總產值僅為13億元,遠低于浙江省江山市的蜂業總產值(15億元)。
2河北省蜂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重視程度不夠
21世紀以來,河北省多次深化管理體制改革,黨政機構、人員變動較大。蜂產業占河北省農業產值比重較低,作為小產業,其在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未引起重視。目前,相鄰省份均建立了不同的蜂產業機構與組織,促進了蜂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如山東省獨立設立養蜂管理站(處級事業單位),山西省設立科級養蜂管理站,河南省設有專門的養蜂商會。與其他省份相比,河北省蜂產業的管理、技術服務和政策扶持等方面發展相對滯后。
2.2缺乏研究與服務機構
河北省所屬科研院所和高校無專門從事蜂業研究的機構,高校沒有開設蜜蜂養殖相關課程;種蜂育繁推體系不健全,養殖技術大多靠養殖者口口相傳,缺乏專業的蜂業技術推廣人才。2009年農業部啟動設立國家現代蜜蜂產業技術體系項目,全國大部分省份建有國家蜜蜂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而河北省沒有。目前這種現狀,嚴重制約了養殖技術的研究、推廣與普及,已成為制約該省蜂產業發展的主要瓶頸。
2.3缺乏產品品牌優勢
目前河北省蜂業生產以粗放型為主,且蜜蜂飼養呈點狀分布,不具有規模效應;養殖戶文化程度有限,品牌意識淡薄,導致蜂產品缺乏品牌優勢,缺少綠色產品認證、無公害產品認證等質量與信譽的支撐;市場認可度低,難以進入超市、藥企等大型消費市場,不具有市場競爭力;蜂產品多以綠色產品認證、無公害產品認證銷售,深加工企業少,附加值較低。
2.4職業養蜂人老齡化嚴重
隨著城鎮化、工業化速度加快,城鎮就業機會增多,農村剩余勞動力中的青年勞動力向城鎮輸出,導致農村勞動力以“3860”為主;人工養殖蜜蜂工作條件惡劣,穩定性較差,調研數據顯示,40%以上的養蜂從業人員年齡在60歲以上。職業養蜂人后繼乏力,是導致蜂群數量減少的直接原因,繼而造成蜂產品成本價格的增高。
3河北省蜂產業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3.1強化管理,完善制度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鄉村振興首先要產業振興。2018年9月14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蜂業質量提升行動的通知》(農辦牧〔2018〕40號),指出“各地農業農村、財政部門要進一步深化對養蜂業在促進農業綠色發展、節本增效和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重要意義的認識,更加重視蜜蜂授粉釀蜜‘月下老人’作用和‘健康益友’作用,圍繞養蜂業關鍵技術和薄弱環節,以良種化、標準化、集約化、產業化為重點,探索建立蜂產業提質增效、產業融合發展的長效機制,全面提升我國蜂業發展質量。”河北省作為農業大省,應深入貫徹文件要求,高度重視蜂產業發展,不斷強化與完善管理體系和技術服務體系,健全推動產業發展的有效制度體系,促進河北省蜜蜂產業有序、健康地發展。
3.2搞好頂層設計,制定扶持產業政策
河北省為蜂產業發展相對滯后的省份,在學習先進省份成功經驗的同時,應結合自身特點,省級有關部門注重頂層設計規劃,把控產業發展方向,將蜂產業發展納入政府發展優先計劃,圍繞養蜂基地建設、飼養管理、疫病防控、產品研發、生產加工、技術裝備、授粉技術推廣普及、連鎖銷售、蜂療養生等全產業鏈,制定專項產業振興行動計劃。并在品種、技術、稅收、財政、信貸等方面提供系列優惠政策,出臺扶持標準化養蜂以及鼓勵養蜂協會、專業產業研究院發展的政策,推動河北省蜜蜂產業加快發展。
3.3推進科技研發,強化科技支撐
在河北省相關科研院所增設蜜蜂產業專門研究機構,根據河北省蜂產業技術需求,設立財政專項資金,支持技術研發,制定飼養管理標準及產品質量標準,引導養殖戶標準化、規范化生產,以及提高蜜蜂授粉普及率。在農業院校與職業技術院校增設養蜂專業,培養養蜂專門人才。在河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中,適時增設現代蜜蜂產業技術體系,著力幫助蜂農、蜂企解決技術瓶頸和專業素質提升等實際問題。支持河北省有關部門與國家蜂業管理部門及行業組織溝通,爭取設立國家現代蜜蜂產業技術體系河北省區域綜合試驗站。
3.4突出重點,打造精準脫貧致富產業
發展養蜂不與種植業爭地、爭肥、爭水,也不與養殖業爭飼料,具有用工省、無污染、回報率高的特點,是國家精準扶貧的主推產業。河北省太行山、燕山地區屬集中連片貧困區,可供養蜂的蜜源植物種類繁多、面積廣,資源非常豐富。根據養蜂專家介紹,目前該地區的蜜源資源利用率不及1/5。為此,河北省“兩山”地區應充分利用國家產業扶貧政策,通過縣鄉政府推動、蜂產業龍頭企業帶動,實施“組織化運作、標準化生產、信息化服務、品牌化管理、產業化經營”的運行機制,帶動、引領當地養蜂產業發展壯大,加快農民脫貧的致富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