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水市發貢村:養蜂走上致富路 幸福生活比蜜甜
7月8日,“小康路上逐夢行”網絡主題宣傳活動的第一站來到水城縣蟠龍鎮發貢村。
在水城縣貢蜜有限責任公司附近,只見蜂箱錯落有致地擺放著,辛勤的蜜蜂正忙著采花釀蜜。公司門口的展桌上,一瓶瓶濃稠透亮、清香彌漫的蜂蜜吸引了媒體朋友們的注意。
“發貢村周邊蜜源充足,蜂蜜品質好,受到消費者歡迎,市場售價也高。”當地有名的養蜂“土專家”朱輝紅手拿一茬蜂盤介紹道。
“最初群眾是不愿參與中華蜂養殖的,他們認為養蜂技術要求高、有風險,而且大規模地養殖后能不能賣得出去也是問題。”種蜂繁殖基地負責人楊發仁告訴記者,在合作社成立之初,愿意參與養蜂的群眾并不多。
事實上,養蜂是一種占地少、投資少、收入高、見效快、無污染的致富路,發展前景十分可觀。為了打消群眾顧慮,村合作社與農戶簽訂合作協議,以每批蜂100元和每斤蜜70元的價格,保底回收蜂群、蜂蜜。同時,合作社還從村里選了一戶農戶作為養蜂帶頭人。在看到實際產生的效益后,更多群眾參與到中蜂養殖產業中。
據悉,2015年6月,水城發貢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以來,采取“合作社+蜂農+貧困戶”的發展模式,積極引導培訓有意愿的群眾參與中蜂養殖,養殖規模從最初的20來箱擴大到現在的300余箱,帶領群眾走上一條甜蜜致富路。
“養蜂苦,但日子甜!”發貢村壩子二組的王老大曾是貧困戶,養蜂前以種植傳統農作物為主,用他的話說是“干得多掙得少”。在合作社的帶領下,王老大從2015年起開始養蜂,現已養殖100箱,一年單靠養蜂就有10多萬元的收入,成了村里有名的養蜂大戶。
據介紹,發貢村目前有蜜源基地1800多畝,養殖中蜂2000余箱,其中原生種蜂500箱,每年可繁殖種蜂4000余箱。2019年,該村發展蜂場20個,有養蜂致富帶頭人20戶,一戶致富帶頭人可帶動4戶貧困戶發展。通過在蜂場務工,貧困戶每年收入上萬元。
發貢村的中蜂,“飛”到了周邊20多個鄉鎮,發展蜂群約3萬箱。該村還成立了“黔味蜜”小型蜂蜜加工廠,年可生產蜂蜜300噸。
如今,發貢村已基本形成集養殖培訓基地、中蜂繁種場、示范性蜂場、蜂蜜加工廠等產、學、供、銷一體化的產業鏈,真正實現了“一個產業,致富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