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溪塘灣鎮:廚余垃圾“變”高蛋白飼料
用收集來的廚余垃圾養黑水虻,黑水虻將廚余垃圾全部分解后,黑水虻的排泄物作為有機肥用來種糧種菜,黑水虻烘干后作為蛋白飼料喂鵪鶉。在江西省貴溪市塘灣鎮,鎮里大力推廣的生態處理廚余垃圾模式形成閉環,廚余垃圾“變成”高蛋白飼料,走出了一條垃圾分類處理與農村生態產業發展結合的新路子。
12月27日下午,隨著一陣陣轟鳴聲,一輛滿載廚余垃圾的專用車輛駛入塘灣鎮高坂村垃圾處理場。司機將車尾擺正對準垃圾收集池,車廂緩緩抬起,后蓋打開,一車的剩菜剩飯和著泔水涌出,進入收集池,隨后進行充分發酵處理。隨著機器的轟鳴聲,油水進入沉淀池,固態物進行三次粉碎,從排料口出來的是充分粉碎后泥沙狀的廚余垃圾。“我們每天把鎮里餐館、食堂等處的廚余垃圾都收集起來,運至垃圾處理場加工,養殖戶會把這些粉碎后的垃圾運走。”塘灣鎮相關負責人黃財新告訴記者,這些粉碎后的廚余垃圾很受養殖戶的歡迎。
“在你們眼里這是垃圾,在我這,這些可都是寶。”距離垃圾處理場100米處的十幾個養殖大棚內,塘灣鎮高坂村的養殖戶謝志金正將粉碎后的廚余垃圾干渣固態物投喂黑水虻。大棚內整齊排列的養殖盆內,一群小白蟲正扭動著身子,美滋滋地享用著屬于它們的“盛宴”。據介紹,黑水虻是一種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蟲,在自然界以動物糞便、腐爛的有機物為食,如腐肉、腐爛的水果、蔬菜和植物性垃圾等,能夠被用于餐廚垃圾和畜禽糞便的無害化處理。謝志金告訴記者,這些黑水虻一天可吃掉1噸的廚余垃圾。經過十天左右的黃金周期喂養,黑水虻會把垃圾全部都消化,只剩下黑水虻成蟲和它的排泄物。接下來,通過專業分選設備,將黑水虻成蟲和排泄物分離開,1噸的黑水虻成蟲經過烘干粉碎能生成0.5噸高蛋白飼料,用于家禽、水產養殖的喂養,排泄物則可直接作為有機肥料。
“現在養殖的黑水虻還不夠我的鵪鶉吃,希望下一步能多收些廚余垃圾,讓我擴大黑水虻的養殖規模。”謝志金養黑水虻的同時還養了5萬只鵪鶉,用飼料喂養,一天要花費5000元成本。而用自養的富含高蛋白的黑水虻摻雜在飼料中喂養,一天能省下千余元的飼料成本,還大大提高了鵪鶉蛋的品質和口感,一年可節約養殖成本幾十萬元。塘灣鎮廚余垃圾處理的嘗試,讓嘗到甜頭的謝志金喜笑顏開。
“這種生物工藝對廚余垃圾的有機質利用比較充分,且成本低,還能制作出附加值較高的蛋白飼料,從而完成垃圾分類再利用的綠色閉環,整個過程沒有任何污染和二次污染排放。”塘灣鎮相關負責人黃財新介紹說,2021年以來,塘灣鎮黨委政府結合當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與貴溪市農業農村糧食局投入150余萬元建設廚余垃圾處理場、購買專用設備等,將塘灣集鎮新區和大橋村作為廚余垃圾處理試行區域。再結合村民謝志金養殖黑水虻成功經驗,利用黑水虻對廚余垃圾進行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可循環處理模式,將廚余垃圾“吃干榨凈”,實現了廚余垃圾“變廢為寶”的資源化可循環利用的有益嘗試。塘灣鎮后期將繼續探索黑水虻養殖基地的擴大化路子,將廚余垃圾分類收集推廣到全鎮區域,專業生產高蛋白飼料,并推廣到市場出售,為當地村民創造一條生態宜居的新型產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