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境內中蜂蜂(巢)箱的演變
蜂巢是蜜蜂的房子,從野生蜜蜂到家養蜜蜂,蜂巢經歷了原始土洞、樹洞、各種農具(背簍、竹籃、竹筐等)、棒棒巢到標準蜂箱的演變。就像我們人類的房子一樣,從原始社會的土窯洞、草棚子到現代的磚房、高樓,經歷了原始到文明、落后到先進的發展過程。不同地區因氣候、溫濕度、蜜源花季、地理地貌的差異而存在不同的蜂房,現就甘肅境內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蜂巢房做簡單介紹:
一、土洞蜂巢
土洞蜂巢
主要分布在干旱少雨的地區 。在山崖的縱切面上,有自然形成的洞、也有人工鑿成的洞,中蜂在洞內安家。自然形成的土洞一般在較高處,蜜蜂受到的干擾較少。這是最古老的蜂房。在遠古時期,中華蜜蜂就利用自然界的有利條件,筑巢釀蜜。這種蜂巢主要在干旱山區較為多見,在我省主要分布在隴東地區:在慶陽、平涼等山區的散養戶仍在利用山洞飼養中蜂。
主要是因為這些地區材質匱乏,土洞蜂巢保溫效果好,冬暖夏涼,適宜于中蜂生存。土洞蜂巢從古至今被沿用下來。
土洞蜂巢先進了一步,它可以挪動,使用方便,保溫性也較好。這種蜂巢在產竹條、藤條、荊條多的地區比較多見,在天水、隴南的山區比較多見。
二、背簍蜂巢
背簍蜂巢
用藤條、荊條編制而成。在藤、荊條砍下后,在未曬干時利用其柔韌性編成桶狀背簍,曬干后在背簍的外面涂上泥巴,將縫隙涂抹嚴實。這種背簍蜂巢較土洞蜂巢先進了一步,它可以挪動,使用方便,保溫性也較好。這種蜂巢在產竹條、藤條、荊條多的地區比較多見,在天水、隴南的山區比較多見。
三、簡易木箱
主要是利用一些廢棄的木箱收集蜂群進行飼養,這種做法簡便,廢物利用,但不利于蜜蜂的繁殖發展。采用這種木箱養殖中蜂的主要是一些散戶,偶爾收集到1 群或幾群蜂,就地取材,利用現有的廢棄木箱飼養。
四、棒棒巢蜂房
目前沿用最多的中蜂土蜂巢。由于其獨有的特點,至今在山區仍被廣泛使用。它制作簡單,成本低,特別適合在山區養蜂。山區坡陡,棒棒巢占地小,容易放置;懸崖下、石山縫隙間均可放置。冬天保溫性比較好,在山區很實用。棒棒巢之所以在山區仍被沿用,最主要的特點有:
1.保溫性好
中蜂養殖大多在山區,山區早晚溫差大,冬天保溫性比較好,在山區沒有特殊保溫設施的情況下特別實用。在冬天保溫條件跟不上,不利于蜜蜂越冬,于是當地人利用現有的資源,制造出圓桶蜂巢,又叫棒棒巢。將原木截成1 米長左右,從中間縱切一分為二,中間挖成空心。中間鑿一小孔,供蜜蜂進出。由于它的箱體壁厚,密封嚴實,保溫性好,適宜在氣候條件惡劣地區養蜂。這也是先民們遵循自然,適應自然的真實寫照。
2.山區容易放置
中蜂養殖大多在森林密布的大山深處,這些地區懸崖峭壁,怪石嶙峋;在懸崖下,峭壁間,長方形的蜂箱很難放置,而棒棒巢可以放置在陡峭的懸崖下、峭壁間。而且在森林茂密的大山里,各種零星的蜜源植物比較多,很適合中蜂的生存。但這種蜂巢比較笨重,開箱檢查蜜蜂、取蜜不方便。
五、標準箱
隨著蜂業的發展,新型的標準箱(圖5)誕生,標準箱的制作更科學、更人性化,它克服了土蜂巢的不易挪動、簡易、笨重等缺點,為蜜蜂提供更舒適的生存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