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綠色興農 | 林下蚯蚓養殖與牛糞高效利用產業試驗與示范
林下蚯蚓養殖與牛糞高效利用產業試驗與示范
河北省邢臺市臨城縣農業農村局 張榮連
一、背景介紹
現有技術的蚯蚓養殖通常采用露地堆漚的大田粗放養殖方法和大棚養殖方法,由于蚯蚓的生長需要潮濕陰暗的環境,因此,在陽光充足的季節需要采取頻繁遮陰措施,在少雨季節則需要頻繁澆水,溫濕度控制難度大,投資成本高,養殖操作復雜,養殖效益相對較低。
采用林地養殖蚯蚓,不僅能節省土地租賃成本,夏天林木還能為蚯蚓遮陰,節省噴水降溫費用,而且蚯蚓能夠有效的改變土壤環境,增加土壤肥力,促進樹木生長。兩者之間存在良好的互補作用、利于蚯蚓生長繁殖,可實現養殖經濟和生態環境雙豐收,應積極研討與實施推廣林下蚯蚓養殖產業經濟。邢臺市的蚯蚓養殖處于引種與初步發展階段,養殖場點陸續增多,群眾的創新創業的熱情持續高漲,逐漸成為北方地區養殖產業亮點。為了進一步促進蚯蚓養殖規范發展,我們利用閑置的林地,以牛糞作為基料進行蚯蚓養殖試驗示范,總結出了適合當地的最佳養殖技術與生產模式,為規范高效養殖提供技術支撐。
二、主要做法
該項目在原有養殖的基礎上,進行了養殖基料選擇試驗,發酵過的牛糞碳氮比比較適宜,pH值接近中性,利于蚯蚓的生長和繁殖。在蚯蚓養殖密度上進行了改良,較大的養殖密度不適合蚯蚓的繁殖和生長。采用了滴管噴灑技術,不僅節水,還有助于基料的透氣性。每畝年可產蚯蚓1500~2000公斤、蚯蚓糞2.0萬~2.5萬公斤。
(一)控制好溫度濕度
蚯蚓養殖過程中,將養殖床溫度控制在15-25℃,濕度保持在60%-70%(手握有潮濕感,但是不滴水),灑水量適時根據環境變化做出相應調整,當地林下養殖,春秋季節空氣干燥,一般4-5天噴水一次,夏季高溫期,利用樹蔭、加蓋遮陽網或噴水進行降溫,噴水采取霧狀噴灑,保持其通風透氣。
(二)養殖基料選擇與處理
項目首先進行雞糞、豬糞、牛糞的養殖試驗,雞糞、豬糞在養殖過程中由于其有機質含量過高,氮含量高易導致蚯蚓的蛋白質中毒癥。配比一定的秸稈可以適當降低其氮含量,但是養殖效果不佳,同時養殖過程中雞、豬使用藥物情況較多,容易引起蚯蚓的藥物殘留,而牛糞通過試驗,pH值接近中性,藥物殘留相對較少,養殖效果可觀。目前可達畝產3500余斤,播種密度1-1.5斤/米2,播種規格6-7cm。
(三)加強人員、經費投入
項目負責人和技術人員均為當地技術水平較高并具有豐富經驗的畜牧獸醫從業人員,全面負責整個項目,負責項目技術研究,養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項目通過自籌經費+養殖企業的形式。示范推廣過程中得到了當地蚯蚓養殖企業的熱情協助和支持。
三、發展成效
(一)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該項目自2019年開始,選擇臨城縣京垚家庭農場蚯蚓養殖場開始了牛糞養殖蚯蚓試驗,在2019年養殖基礎上,于2020年進一步規范化生產和摸索最佳蚯蚓養殖條件。目前在臨城、沙河、信都區三個縣均有養殖,養殖面積可達300畝以上,除了越冬期,全年均可采收蚯蚓,采收頻率越高,越利于蚯蚓的生長繁殖,平均每年出蚯蚓8-9茬,畝產蚯蚓3500余斤,4-6高產季節,價格約5元/斤;11月份價格處于高位,可達11-12元/斤;年平均價格7元/斤;畝產年產值可達2.5萬余元。
(二)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生態效益
目前在臨城、沙河、信都區、隆堯等縣均有養殖,養殖面積可達250畝以上。平均每年出蚯蚓8-9茬,畝產蚯蚓3500余斤,年凈產值1.5萬元以上,同時提高了我市林下土地的利用率。為廣大蚯蚓養殖者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撐,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促進我市及周邊地區的蚯蚓養殖業發展。
發展經果林下養殖蚯蚓,利用家畜(牛、羊、馬等)糞便結合農業廢棄物(如瓜果蔬菜、農作物秸稈等)經過簡單堆積發酵就可以直接養殖,且蚯蚓糞具有干凈、衛生、無異味、通風透氣性好,保水、保肥性好,肥力持續時間長、促進農作物生長發育快、無污染環境等特點,是種植瓜果和蔬菜最理想的生物有機肥。經果林為蚯蚓的繁育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蚯蚓糞也有效改善了土壤的肥力,促進了樹木的生長,讓農民實現了一份土地兩份收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蚯蚓養殖將自然資源轉化成物質財富,將生態環保踐行于產業發展中,既鼓了村民腰包,又推動了美麗鄉村建設,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雙豐收。
(三)完善了人才隊伍,創新了基地建設
1、項目的研究實施,組織與鍛煉培養了一個近20人的專業技術團隊,并發表技術論文一篇。對蚯蚓生物學的生產習性與林下經濟產業的發展前景產生了新的認知,有利于行業的發展。
2、創新完善了臨城縣西牟村的合作社蚯蚓產業發展,并由此為示范基地,帶動了邢臺市西大樹及其寧晉、沙河、南宮市、隆堯近十個養殖場點的試養生產,有力促進了蚯蚓林下經濟產業的快速穩定發展。
四、經驗啟示
隨著我國規模化畜禽養殖業的快速發展,養殖水平顯著提高,但是養殖污物處理相對脫節,畜禽養殖污染成為發展現代畜牧業進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利用畜禽糞便進行蚯蚓養殖是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可推廣模式之一。
本研究主要在林下利用牛糞養殖蚯蚓,取得了良好的試驗效果。雞糞、豬糞在養殖過程中由于其有機質含量過高,氮含量高可以導致蚯蚓的蛋白質中毒癥,配比一定的秸稈可以適當降低其氮含量而雞糞、但是養殖效果并不是很好,雞糞、豬糞的林下養殖效果模式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國家2009年將地龍列為新資源食品。它不僅可以給人補充蛋白質,還可以提高免疫力,降血壓、降血脂,解決心血管疾病等健康問題。目前,全世界溶解血栓的最有價值的酶是蚓激酶。蚓激酶從蚯蚓里提取。地龍可以把城市里產生的有機廢棄物進行發酵,轉化成為很有價值的蛋白質。大規模養殖地龍,既可以制藥,也可以做食材,還可以改良土壤,完成整個有機物的大循環,造福人類。
所以,還應該積極探索新的種養模式,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延長產業鏈,提升蚯蚓養殖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