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鹿奶粉事件看皮革產業升級
自從三鹿毒奶粉事件曝出后,奶粉業的潛規則也逐漸顯現出來。“三鹿不過是擠破了中國奶粉業內的膿包”——幾天前三鹿員工的話,不幸一語成讖;三鹿推倒的多米諾骨牌,終于砸向了所有的國產奶粉企業!如今三鹿奶粉事件越演越烈,國家質檢總局近日緊急在全國開展了嬰幼兒奶粉三聚氰胺含量專項檢查,結果顯示,蒙牛、伊利、光明、圣元等22家嬰幼兒奶粉都含有三聚氰胺。令我們慶幸的是在檢查的109家奶粉企業中有87家未含有三聚氰胺。
三鹿奶粉事件中涉嫌犯罪的正定縣耿氏兄弟,已被檢察機關批準逮捕。當被警方問及是否知道這種行為的后果時,耿某說:“沒問過,也沒想過,只知道對人體無益。”事實很清楚,耿氏兄弟往鮮奶中摻加三聚氰胺,就是為了賺錢,不顧消費者的健康。
有經銷商表示,從8月初起,三鹿集團就已開始秘密召回部分奶粉,但并未就此事公之于眾。這導致在此后的一個多月里,又有一批嬰兒仍食用了三鹿問題奶粉。既然發現了問題,為何不立即宣布召回?三鹿的這一招錯棋忽視了企業本身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必然使企業面臨信任危機、市場危機、品牌危機。
企業作為產品生產者,不摻雜,不使假,不違章,不留隱患,就是你的社會責任。在生產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是不允許的。耿氏兄弟在奶源中加入三聚氰胺不能成為三鹿為自己開脫的理由。身為知名企業,在考慮自己的商業利益之外,更應該考慮消費者的利益、對公眾的影響和自己的社會責任。在109家專項檢查的企業中有87家企業未檢出三聚氰胺,這說明三鹿等企業不是不能檢驗和發現真假蛋白質含量,而是沒有承擔起嚴格檢驗的責任,放任危害消費者生命健康的產品進入了市場。
這無疑給行業敲響了警鐘,企業要想獲得長足的發展,必須重質量,只有產品質量達標,沒有安全隱患,才能立足于行業。三鹿奶粉事件必然會促使國內奶制品業重新洗牌,不合格小企業會最先關門走人,而大企業勢必會進一步提高乳制品的質量,因此,說穿了,會加速奶制品業的汰弱留強,促使產業升級。這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不可避免的。這條定律同樣適用于皮革行業。
歐盟REACH法規的頒布,在我國皮革行業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法規主要涉及皮革化學品、皮革和皮革制品,涵蓋了在歐盟制造、進口或投入市場的全部化學物質,既包括化學物質本身、配制品中的物質,也包括物品中所含的化學物質,范圍很廣。REACH法規的技術壁壘使我國出口到歐盟的皮革制品、化學品等等面臨著不小的壓力,但它所倡導的安全、健康、環保,則是注重產品質量體現,可以更好的保護消費者的權益,讓消費者更放心地使用這些商品。制革企業的產品質量提升了,消費者的安全健康得到了保障,企業的社會責任便自然而然地得到了體現。在市場經濟發展的浪潮中,便能適應經濟發展,就能走在時代的前列。皮革行業要切實做到安全、健康、環保,必須進行產業轉型升級,走創新發展之路。
皮革企業要想轉型升級成功,必然要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一直是皮革企業奮斗的目標,低成本高利潤、以數量求發展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皮革企業必須以新的理念、新的管理、新的服務、新的經營和新的企業文化去迎接挑戰,必須肩負起企業的社會責任,做到以消費者利益為根本。近年來,一些皮革企業選擇與高研院校合作,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性能達國際先進水平的皮革制品,產品暢銷市場。
這可以給眾多皮革企業一些啟示,利用高研院校的科研優勢來進行研發,無疑解決了企業研究創新方面一大難題。產品質量上去了,必然會占領廣大的市場,市場效應會帶動品牌效應,建立品牌整體形象。有高技術含量的品牌又可以帶動市場,從而形成皮革企業的品牌戰略,真正能帶來豐厚的利潤。無形中企業的消費人群也就慢慢擴大了,皮革企業可以真正實現利潤和社會影響力雙贏的目標。
在皮革產業的轉型升級進程中環保要先行。因為21世紀經濟的主旋律是綠色生態經濟,這是世界大勢所趨。誰提前采取綠色戰略,誰就能在未來的競爭格局中占據主動。同樣的,皮革行業也不例外。如果不立即調整產業結構,如果不實施跨越式綠色發展,而任由污染愈演愈烈,我國必將付出天文數字的代價。皮革業此刻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綠色發展是中國皮革企業最為迫切的選擇。
制革業是產生大量污水的行業,制革污水不僅量大,而且是一種成分復雜、高濃度的有機廢水,是一種較難治理的工業廢水。在制革生產中,由于原料皮的不同、加工工藝不同、成品的不同,污水水質差別很大,由于制革生產中使用了大量的脫脂劑、加脂劑和表面活性劑,污水通過常規的曝氣好氧活性污泥法進行處理,容易產生大量的泡沫,活性污泥會隨著泡沫跑掉。
可見,污水治理工作是制約制革業持續發展的生命線。為破解這一發展瓶頸,企業要堅持“植根發展沃土打造生態皮革”理念,力爭形成企業初級治理、園區專業治理、城市污水處理廠綜合治理的三級治理體系。這其中園區專業化治理不容低估,制革工業園區化可以使環境保護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由工業園區統一提供公用設施,由工業園區的污水處理總廠集中有償處理各廠的排放污水和各種固體廢棄物。能使制革廠不必為高昂的污水處理投資和日常運行費用背上沉重的包袱,避免了污水處理設施的重復建設,有效的節約了制革廠的生產成本,使制革廠能將本應投入污水處理的資金和資源集中使用于產品開發和創新,有利于提高污水處理排放質量。另外,有效地催生了品牌效應,有利于提高對外的宣傳力度和影響。制革廠的相對集中能產生雪球效應,能加速培育市場,吸引和帶動皮革化工企業、皮革機械行業和革制品企業的加入,形成配套成龍的最佳企業組合,優化制革業的產業結構。使環保優勢成為企業的一張王牌。把環保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把比較優勢轉化為生產力,建立科學規劃、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名牌戰略的現代產業集群。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皮革行業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越早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越能體會到產業調整升級給企業帶來的正面影響。就算沒有REACH法規技術壁壘的影響,皮革企業較早升級成功,其高科技產品質量和升級的產業結構必然會成為日后競爭的有力資本,在皮革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只有技術和產品質量走在同行業的前端,才能在皮革行業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三鹿奶粉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不管什么時候企業都要居安思危,不斷提升自己的產品質量,不斷進行創新,為消費者負責,同時也是在為自己負責。消費者就是企業生存的根本,消費者的需求就是企業永遠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