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養殖毛皮動物該注意的事項
↵
1、注意市場行情.
搞特種養殖風險較大,不吃透市場行情,大家說養啥好就養啥,這樣被動地做會十搞九虧。因此,從事特種動物養殖時,必須以市場為導向,切實搞好當地的消費水平和市場容量、銷售情況及價格等分析,真正弄清對養殖品種的發展前景,并經充分論證后,選擇一些市場銷路好、風險低的養殖項目,切不可一哄而上,盲目發展。在養殖過程中,還要密切關注市場動向,注意市場的周期性變化,及時掌握特種養殖動態與行情走勢,有的放矢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生存原則,以使特種養殖能穩操勝券。
2、注意慎重引種.
目前,國內特種養殖業發展較迅速,某些養殖場或個人抓住養殖戶急切致富的心理,通過媒體或其他方式,夸大宣傳炒種、高價放種,甚至有的利用假、劣種坑農;還有的在動物名稱上大下功夫,如把法國鴨改名為肉用鴛鴦,中國黑豚實為黑色的荷蘭鼠,珍珠獾即金黃地鼠等等,使很多人上當受騙。因此,養殖戶在引種時,一定要選擇持有《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及有縣(市)級工商行政管理局核發的營業執照和財稅局執照的正規、信譽好的養殖場進行引種,切忌盲目引種,以免后患無窮。
3、注意因地制宜.
不同的特種動物對自然生態條件有不同的適應和要求。比如在南方不宜養狐貍水貂、貉等季節性換毛和繁殖的毛皮動物。這類動物若在北緯30度以南的地區養殖,其毛皮質量差,絨毛稀少,還會出現繁殖力下降等現象。又如蛇在南方養殖生長快,但北方飼養不僅生長慢,成本高,而且食物、繁殖、冬眠等問題不容易解決,養殖難度大。再如藍孔雀是喜溫的鳥類,適合于南方飼養,如移至北方養殖,其生長、產卵都受到很大影響。因此,養殖者應依據當地的地理、氣候和資源條件,發展相適宜的特養動物品種,這樣有利于特養動物的生長和繁殖。
4、注意適合場地.
場地條件的好壞,與特養動物的健康、繁殖、生長發育都有著密切的關系,不同的特種養殖動物對所棲息的場地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養殖者應按照所養殖動物的生活習性、生理特點建造合適的養殖場與圈舍,可使動物有一個舒適、安靜的生活棲息環境,有利于提高其生產性能。
5、注意飼料問題.
養殖戶從事特種動物養殖時,飼料來源問題事先必須要考慮安排好。一般來說,大多數特養動物的飼料來源是比較容易解決的,但養殖者,為降低飼養成本,以獲得比較好的效益,應盡量選擇當地產的、低價位的、資源充足的飼料為宜。另外,有一些特種動物象養蝎、蛇,其飼料問題要提前作準備,它們所喂給的飼料主要是小的活體動物或昆蟲。
6、注意種源選擇.
優良品種是基礎,它決定今后的發展。在相同的飼料、技術、設備和管理條件下,優良品種就能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決不可因小失大。在選擇品種時,有條件地方最好應在專家指導下進行,一般要挑選種源優質、生產性能高的良種。在選擇個體時,須根據年齡、狀況、健康狀況、繁殖力等技術指標來確定。同時,還要查看所選品種的檔案資料及系譜記錄。總之,要嚴把質量關。
7、注意養殖技術.
實施科學養殖技術,是促使特種動物養殖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和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鑒于特種經濟動物種類多、范圍廣,而且很多動物人工馴養的時間不長,一些養殖技術措施尚未完全配套的情況。因此,養殖者要從實際出發,重點是把自己飼養的特種動物品種的生物學特性、性能特點要了解清楚,同時還應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如閱讀特種動物養殖方面科技書本資料,參加有關技術培訓或請教從事特種動物工作的專家、教授等,使自己努力掌握養殖知識與技術,包括動物棲息環境控制、良種選擇、飼料配方、飼養管理、配種繁殖及疫病防治等,并應用于生產實踐,以提高生產水平和養殖效益。
8、注意自身條件.
在特種動物養殖過程中,有不少養殖戶出現盲從現象,不顧自身條件,看別人養什么自己也養什么,隨大流,結果導致失敗。象肉狗養殖,其發展態勢、市場需求都好,但養殖難度大,技術要求高,投資也高,而且還須選擇優良肉狗品種,問題不少。因此,對這類養殖項目,一般經濟實力較差的、技術水平低的養殖戶盡量不要選擇。所以,搞特種動物養殖一定要注意自身條件,量力而行,如在資金上,也可采取滾動式投入,使其不斷壯大,這樣可以減少損失,增加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