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讓驢產業“領跑”現代農業
———記“支持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課題組
記者:楊朝暉
項目描述:阜新依靠科技進步,向現代農業成功轉型
點評專家:呂杰(沈陽農業大學科研處處長,沈陽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如果不是在遼寧阜新,你也許永遠不會體會到一位市委書記對驢的鐘愛。
“養驢可以讓農民輕松地供孩子上學,蓋房子,娶媳婦。”遼寧省阜新市市委書記姚志平對驢的評價很高。
如果不是到了阜新市阜蒙縣,你也許從來沒有見到過那么多可愛的驢。這里的大巴鎮,驢比人還要多。
“縣域經濟發展的生命力在于特色,有特色就有優勢,有特色就有競爭力。作為特色產業之一的肉驢產業,在阜蒙已形成一定規模,并且呈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在中國阜新首屆肉驢節上,阜蒙縣縣長李志成的話一語破的,為什么一個資源枯竭型城市能夠在短短幾年里成功的轉向現代農業,特色是關鍵。
資源枯竭:小毛驢登上大舞臺
2001年12月,阜新市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轉型伊始,市委市政府確立了依靠科技創新實現經濟轉型的發展思路,重點通過開展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引進域外農業化龍頭企業,設立現代農業科技專項等,加快轉型步伐。
為支持阜新經濟轉型,2002年,科技部對阜新市申報的畜牧業、節水農業、園林、農產品深加工、科研成果轉化中心、阜新經濟轉型發展戰略研究等6個領域的13個項目批準立項,下撥專項資金2000萬元。阜新市科技局副局長陳寶權介紹,在科技部的支持下,阜新開始了向現代農業轉型之路,現代農業特別是農產品及食品加工業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已經發展成為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又一支柱產業,其中一個最有典型特色的代表就要數阜新的肉驢產業了。
然而,小毛驢之所以能在轉型的大舞臺上,形成大產業,不僅是有著畜牧專業背景的市委書記的情有獨鐘,更是決策者們因勢利導,審時度勢的科學決策。
頗有學者風度的姚志平,每每談到驢,都讓你覺得是專業而理性的。他說,2002年,為了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和推動現代農業發展,針對廣大農民素有養驢傳統習慣和發展肉驢產業的優勢,市委、市政府獨辟蹊徑,明確提出了在全市大力發展肉驢產業,并確立了25個重點養驢基地鄉鎮。
阜新,淺山丘陵、人均耕地較多,養毛驢至少有著幾百年的歷史。當地老百姓看中的是,驢的耐病性很強,既可役用,又可食肉,且不用特殊喂養,飼料易尋,成本很低。但在歷史上,當地的驢,更多的是充當役用工具。如何讓這些小草驢變成能夠讓農民賺到更多錢的商品驢,是姚志平朝思暮想的大事。
他認為,肉驢產業是當今畜牧業發展中最具潛力最有優勢的特色產業。做大做強、樹立品牌,打造肉驢產業發展核心區是關鍵。
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和精心培育,目前,阜蒙縣肉驢養殖量已達到21.8萬頭,深加工企業4家,初步形成了“企業+協會+基地+農戶”產業化格局,肉驢產業已經成為阜新現代農業的重要支撐。專家點評:
資源型城市轉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經濟學、社會學、地理學、礦業學及生態學等多個領域,涉及面廣、交叉性強、復雜程度高。在轉型過程中如何科學地探索切實可行的資源型城市轉型之路,選擇優勢接續替代產業,實現其可持續發展是其中最為關鍵的環節。
阜新市作為全國首個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在轉型工作中,特別是在選擇和培育接續產業的過程中,牢牢把握了科技創新這個推進發展的原動力,使轉型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引進創新:用驢的精神養好驢
驢是倔強的,阜新養驢的決心也是倔強的。
聽熟人叫李志成“驢縣長”時,見他笑得很開心,也很自豪。為了把各家各戶役用的本地小土驢真正培育成商品驢,阜新下了大工夫。而當地的書記、縣長更是以愛驢、懂驢、養驢為榮。
大巴鎮規定,書記、鎮長要帶頭念驢經,鎮村兩級干部都要懂養驢,帶頭抓養驢,在市場上帶頭做驢買賣。
但李志成心里明白,要想讓肉驢真正成為產業,領導重視很重要,但上規模和品種改良又是至關重要的。為此,大巴鎮規定,對養驢20頭以上的大戶,每頭驢,由鎮政府補助300元。通過政策扶持,目前全鎮肉驢數量已經由8年前的3000頭,發展到現在的3萬頭。在品種改良中,他們不僅在各村設立肉驢改良站28個,而且對用優質種公驢配種的基礎母驢,第一年補貼100%,第二年補貼50%,第三年補貼25%,現在,全鎮由原來品質較差的“小草驢”改良為膘肥體壯的優質驢已占95%。這種經過改良的肉驢,每頭比老品種驢多賣1000元,增收效果很明顯。
為了讓農民養好驢,多掙錢。他們在注重對農民的培訓和引導的同時,十分關注培育市場。
這幾年,阜新先后引進和培育了東阿阿膠阜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新邱綠鮮原湯驢肉食品加工廠兩個較大規模的龍頭企業,在大巴鎮建設了三個小型肉驢加工廠。
經濟轉型,姚志平用“驢脾氣”、“驢勁”、“驢的品格”抓好肉驢產業,抓好農業的其他產業。他說,驢吃的少、貢獻的多,而且耐粗飼,適應能力強。阜新要深刻剖析其實質內涵,發揚“驢的品格”,要有一種拼勁和干勁,進一步抓好肉驢這個產業。專家點評:
阜新通過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確定轉型發展方向,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以經濟結構調整為核心,完善和優化了城市創新、創業環境,有效地增強了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綜合能力,加快了調整產業結構的步伐,較好地推動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并搭建了接續產業科技創新平臺,緊密跟蹤國內外相關產業科學技術發展前沿領域,立足自主創新,通過科技攻關、技術創新和技術集成,著力提高了駕馭現代農業發展的能力,為轉型振興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
轉型阜新:現代農業生機勃勃
為了加速現代農業發展,引進域外企業,是阜新的一大舉措。
在肉驢節上,李志成與特意趕肉驢節的東阿阿膠股份公司總經理秦玉峰親熱得如同一家人,秦玉峰笑著說:“李縣長,你下次到我那兒,我送你一頭好種驢。”
這可不是開玩笑。東阿阿膠驢產業發展的負責人李世忠告訴記者,著力打造驢產業的阜新與涵養驢皮資源,發展產業經濟的東阿阿膠一拍即合。2004年7月,東阿阿膠阜新科技開發公司成立。東阿阿膠將優質的德州種公驢,通過當地的鄉鎮改良站免費提供給養殖戶,促進本土小草驢的快速改良。同時,組織畜牧專家對當地養殖戶進行系統的技術培訓。
李志成告訴記者,東阿阿膠在關注其原料———驢皮資源的同時,這些年,一直在默默地整合社會資源,將肉驢的技術研究、養殖、屠宰、加工和銷售、政府等環節有機的結合,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驢產業鏈生態系統。“我這幾年每年大年二十九都要到東阿。”作為“驢縣長”,他已經和東阿阿膠成了常來常往的親戚了。
肉驢節上,看到成百上千膘肥體壯的關山驢方陣游行,看到市委書記燦爛的笑容,聽到農民滔滔不絕的養驢經,讓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個已經向現代農業成功轉型的生機勃勃的阜新必將會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
專家點評:
阜新依靠科技創新實現了轉型的低成本,高起點。作為資源枯竭型城市,阜新沒有過多的財力投入轉型。為此,阜新堅持依靠高新技術,有意識、有步驟地發展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和產品,增強了企業及地區經濟發展的后勁。
資源型城市在轉型中要實現“雙效”的聯動,阜新依靠科技創新不僅實現了轉型經濟的快速啟動,在最短的時間內緩解了經濟衰退給城市發展造成的影響,而且還實現了經濟超常規、持續、高速的增長,真正實現了效率和效益的統一。
記者:楊朝暉 項目描述:阜新依靠科技進步,向現代農業成功轉型點評專家:呂杰(沈陽農業大學科研處處長,沈陽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攻關盤點
發布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網站
發布時間:
2007—9—25
國家科技計劃為奧運村提供優質直飲水
針對北京奧運會期間相關設施內飲用水安全保障及優質供水問題,“十五”科技攻關計劃設立了“奧運村及示范小區優質飲用水凈化示范研究項目”,由中國科學院配套支持,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具體承擔。
該項目自主開發出強化產生羥基自由基高效去除水中微量有機污染物的新型催化氧化技術及反應器、微量元素保持與管網水質穩定化技術等,同時在砷、氟、硝酸鹽的去除方面取得突破,共申請發明專利9件,其中授權6件。通過技術創新和系統集成,建立了針對奧運相關設施的飲用水質安全風險末端控制技術系統,形成供水的三級安全屏障,并研制出固定式和移動式飲用水凈化與供給的集成設備,能夠滿足各種不同的供水需求。經過多項應用,證明該技術系統具有水有效利用率高、處理成本低、水質凈化效果優異、系統穩定可靠等突出特點。
2006年11月,項目承擔單位已與業主單位國奧投資公司、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和北京中房水杯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達成協議,將科技奧運研究項目的成果應用于奧運村直飲水工程,保證奧運村飲水安全。